欢迎来到盛茂公文网!

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7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0-21 16:10:03

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7篇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java实验报告实验原理实验报告学期:XX-XX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实验》 班级:信息1202姓名:方逸梅学号:121210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7篇,供大家参考。

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7篇

篇一: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va 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实验报告 学期:XX-XX 课程名称:《Java 程序设计实验》

  班级:信息 1202 姓名:方逸梅学号:1212100231 指导老师:费玉莲 《Java 程序设计》 独立实验教学安排 一、实验的教学方式、安排及实验环境 教学方式

  对照本课程的实验教材,实验一至实验十一,由教师提示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等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程序设计及调试工作。实验十二的内容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

 教学安排 学 哲 时数:30 课时

  学 壶 时安排:每次实验 3 学 栗 时,从学期第五周开始 舟 ,共十次上机实验。

 实 亿 验环境 实验环境为 JD 炼 K。

 具体安排 地点:信 耗 息大楼实验室。

 辅 舞 导:每个班次一名辅导 源 老师,原则上由任课老 竹 师担任。

 登记:实验完 檀 成,由辅导老师登记实 驭 验纪录。

  学生:实 宦 验做完,完成实验报告 窥 内容,并在学期末上交 封 实验册。老师:批改实 怎 验,成绩与平时成绩一 畜 起占期末的 30%。

 二 蛆 、实验的具体内容和要 粤 求 见实验报告。

 浙江工 捡 商大学

  计算机与信 蜗 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日 塘 期:地点:成绩:━━ 颤 ━━━━━━━━━━ 跌 ━━━━━━━━━━ 竹 ━━━━━━━━━━ 芬 ━━━━━━━ 实验目 烃 的、实验原理和内容:

 羊

 一、实验目的:熟 引 悉 Java 开发环境及 裹 简单程序 Java设计 至 。

  二、实验原理:

 纶 SDK 的下载与安装, 寻 设置环境变量,安装 j 犹 ava 虚拟机,使用 E 极 clipse,编译 J 氯 ava 源程序,运行J 赌 ava 程序。

 三、实验 壤 内容及要求:

  1. 君 下载、安装并设置 Ja 披 vaSDK 软件包。

 2 普 .熟悉 Eclipse 稳 编辑软件。

 3.掌握运 钩 行 Java 程序的步骤 掣 。

 4.分别编写 A 述 pplication 眼 和 Applet 程序, 乏 显示字符串”Hell 侮 oJava!欢迎使用 俞 !”。

  要求:请同 开 学把预备知识、步骤、 悬 程序框图、调试好的程 设 序及存在的问题写在下 襄 面。

 程序一 publi 星 cclasshell 匈 o{

  }publi 铝 cstaticvoi 枢 dmain{}for 焰 {;} 结果示意图 1 存 垛 在的问题

  1、JA 揽 VA 存在大小写,因为 瞩 system 没有区分 欢 大小写所以出现编译错 缅 误。

  2、用 DOS 余 进入 java 源程序时 羡 ,先要用 cd 转入 ja 猩 va源程序所在路径。

 晃

 程序二 import; 幻

 import;

  p 疲 ublicclass 龚 helloworld 韭 extendsApp 可 let { public 饯 voidpaint { 脯

 ; }

 } 方法 1

  直接 位 将程序二打入到 jav 惑 a 应用程序中,可调出 像 如下图界面 结果示意图 九 2 程序三

 hellow 碍 orld2>

 该程 栏 序是网页的脚本程序, 耸 html 文件类型,可 列 直接双击打开。

  院 弱 系:计科专业:计科年 盏 级:课程名称:jav 早 a 学号:姓名:指导教 恿 师:

 年月日 词法分析代 逢 码。

 import*; 琵

 import; imp 论 ort*; publi 英 cclassComp 厕 iler{

  pub 拂 licstaticS 静 tringstrin 邑 gCompiler= 缕 "";

 priva 偿 testaticfi 唇 nalString[ 兢 ]KEY_WORD= 辰 {"if","the 汪n","while" 暗 ,"do","rea 跃 d","write" 趾 ,"call",

  须 "begin","e 冤 nd","const 蒋 ","procedu 渔 re","odd"} 屹 ;

  private 盎 staticbool 沼 eanisKeyWo 业 rd//是否是关键字 鹏 { booleanb= 辆 false; for i 门 f) b=true; r 爷 eturnb; } cl 榆 assElement 蘸 { Strings; S 威 tringkind; 捧

 Stringgets 疗 {returns;} 鸭

 Stringge 幼 tkind{retu 进 rnkind;} El 掩 ement{ =s; = 稻 kind; } }

  s 置 taticVecto 汇 rsheet=new 愉 Vector;Fil 龚 eresult=ne 再wFile;

 File 胡 result1=ne 吁 wFile; bool 这 eanwork{ ; t 紧 ry{

  FileW 址 riterfw1=n 聋 ewFileWrit 卸 er;

  Buffe 得 redWriterb 氓 w1=newBuff 有 eredWriter 铜 ;FileReade 丑rfr1=newFi 岁 leReader;B 戒 ufferedRea 逐 derbr1=new 拄BufferedRe 胃 ader;,"var 床 " Strings=; 忱

 label1: whi 夷 le { for;i++ 碱 ){ if!=-1)/ 酉 /两个"/"符 { s= 俯 ); s=; s=; s= 渊 ; ; ; ;

 s=; con 甸 tinuelabel 步 1; }

  elsei 叙 f!=-1)//"/ 吊 "符和"*"符 { s= 蛰 ); ; ; ; ); ; s= 对 ); while{ if 札 !=-1) { s=,) 埔 ;s=; s=; s=; 沾

 ; ; ; s=;

 cont 雍 inuelabel1 根 ; } else { s=; 朴

 } } } else{ s= 畴 ; s=; s=; ; ; ; 挥

 s=; continu 质 elabel1; } } 唇

 } ; ;

 returnt 添 rue; }catch 坝 { ; returnfa 峦 lse; } final 三 ly{ } } voida 嚏 nalyser{ tr 先 y{

  Buffer 痒 edReaderbr 宣 =newBuffer 般 edReader); 炒BufferedWr 药 iterbw=new 雍 BufferedWr 收 iter); Stri 种 nga=; while 究 { Matcherm= 杠

 |\\d+\\. 诬 \\d*|\\w+| 仆 \".+\"|\\S 馏 ").matcher 吐 ; while){ ch 除 eckScan); } 链

 Strings=; ; 酝

 ;

 =""; a=; } ; 摇

 ; }catch {;} 眨

 } publicvoi 羚 dcheckScan 傈

 { if)) check 讫 DigitCompi 磁 ler; elseif 悍 ==1)

  chec 轩 kCharCompi 己 ler);else c 敌 heckString 半 Compiler; } 肪

 privatev 邵 oidcheckDi 旁 gitCompile 米 r//检测数字{ if 于 !=-1) { );); 石

 } else

 { Comp 骋 ilerOut; ); 铆

 } }

  privat 狱 evoidcheck 诌 CharCompil 洲 er//检测单个字符 斡 { switch { ca 挑 se","小于号 ") 珊 );//扫描文件

  佩 case">":); 趋 break;case 季 "=":);brea 絮k;case"+": 舀 );break;ca 弱 se"-":);br 趾 eak;case

  银 "*":);brea 立 k;case"/": 术 );break;ca 砰se");break 汤 ;case")":) 挠 ;break;cas 后 e"[":);bre 舆ak;case"]" 助 :);break;c 虚 ase"{":);b 娠reak;case" 诗 }":);break 玩 ;case",":) 袋 ;break;cas 变 e";":);bre 骨ak;case"!" 积 :

篇二: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研究报告格式(共 8 篇)

  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报告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1、研究现状:综述其他人对该实验项目的研究情况,取得了哪些成果。

 2、参考文献:包括书刊、杂志、网络资料等。

 第 4 页

 有关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

 沈正中

 一、完整实验报告的书写

 完整的一份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项目: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实验结论:

 实验讨论或分析等。

 二、实验报告书写方法 1、实验名称:就是这个实验是做什么的。

 2、实验目的:一般都写掌握什么方法啊;了解什么啊;知道什么啊;会什么啊;…… 等。、实验器材:就是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所有器材。

 4、实验原理:就是这个实验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般书上会写,抄一下也就可以啦。

 5、实验步骤:就是你做实验的过程,开始操作时,做什么;

 做什么;做什么;……

 6、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根据实验中涉及以及实验得到的数据,设计表格,将有关数据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数据处理,就是该计算的,按要求计算后填入表格对应位置。

 7、实验结论:就是做这个实验要得到的结果。

 8、分析于讨论:写你的实验结果是否适合真实值?如果有误差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还有实验的一些比较关键的步骤的注意事项等。

 对于初中生或小学生来说,书写的实验报告也可简单一点,有时也可不要分析于讨论,也可不写实验原理等。

  三、探究实验书写一般有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就是在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发现问题,就要弄清楚问题,在没有搞清楚之前总有基本的猜测和设想,这就是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有了猜想,就有了实验的目的,再根据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取得证据的途径和方法,确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包括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上一步是动脑、思维活动,这一步是手脑并用的实验过程。

 5.分析与论证:通过上面的实验,收集到一些数据,观察到一些现象,对其分析,得出事实与假设的关系,通过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到结论。

 6.评估:这是对整个过程的回顾,将实验数据等证据与已有的科学知识建立联系,不足地方需改进,进一步实验探究。

 7.交流与合作:包括同学间的交流与讨论和交给老师批改的书面的实验报告。

 2010—2011 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研究报告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说明:

 1、研究现状:综述其他人对该实验项目的研究情况,取得了哪些成果。、参考文献:包括书刊、杂志、网络资料等。

 第 5 页

 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意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如采用行动研究的有关证明文件等。

 实验研究报告写作格式和内容

 项目负责人:

 项目成员:

 学院:

 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题目

 此处为项目题目,居中,小三号黑体,加粗;若有副标题,则在主标题下空两格写,四号宋体

 一、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二、项目研究成果特色及创新之处;

  三、项目研究成果效果分析、推广价值;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此期间国内外同类实验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对今后本领域工作的设想和建议,本单位和本系统在项目实施、管理经验方面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以上段落大标题均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其余正文文字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 22 磅

 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目前国内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要求不尽一致,但综合来看,一篇规范的研究报告的格式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一、标题部分

 标题,又称题目或篇名,是对研究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好的标题,不仅在文字上要简洁、明了,而且在内容是确切的,读者通过题目就可以了解此项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一般标题字数不超过 20 个字。

 署名,标题之下应是作者署名,不仅要标明作者,还要写上工作单位,署名首先是标明作者是该项研究的责任者,其次是有利于学术交流。

 二、摘要部分

 摘要:又称内容提要,是用最精炼的文字概括地反映出研究的重要内容,即研究的问题、被试的特征、所用

 的方法、研究的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一般中文摘要以 300字以内为宜。摘要还用于编制索引与文摘,供其他研究人员查阅、检索信息。

 摘要虽然是放在研究报告的前面部分,但它往往是在研究报告称文之后撰写的。对摘要的要求是语言精炼,内容完整。

 关键词:关键词较之摘要更为概括,通过 3——5个词来反映研究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关键词,不仅有利于指导读者阅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便于文献检索。关键词一般选自标题,也有个别选择摘要的。

 三、引言部分

 是研究报告的问题提出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即告诉读者本研究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和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教育科学研究不仅始于问题,而且也是围绕问题展开和进行的。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详细指出学校或者课题负责人面对的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阐述要清楚、具体、明确。

 该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在提出研究问题之后,就要对此问题的研究背景作一些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的认识当前的研究。主要说明

 问题的缘起和该问题研究的现状。

 撰写此部分内容,切忌简单堆积收集到的已有研究资料,而应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梳理出问题研究的脉络,指出以往研究者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此问题,取得了什么样的结论。近年来,关于此问题研究的动态是什么,有哪些进展,哪些争议等也成为综述部分的重要内容。

 该研究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阐述该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已有研究的联系和区别,区别之处就是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阐述研究问题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该课题要达到什么结果,研究内容部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研究者还要把研究中的关键名词提出来给予界定,说明其在当前研究中的确切含义。

 研究的价值或意义

 说明该项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是什么,与已有研究相比,该研究的独到之处是什么。

 四、过程与方法部分

 研究过程

  主要说明课题研究过程是如何分阶段进行的,各个阶段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组织了什么研讨活动,进行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方法部分

 主要是向读者交代清楚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果是实验研究,还要说明被试的相关情况,如被试来自何处,何种群体。选取被试的方法是什么,是随机取样还是分层抽样。选取了多少被试,有效被试是多少。被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经济地位等。有时候还要说明被试的身体健康状况、智力水平等。

 研究工具

 主要说明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用来收集数据资料的仪器、量表、测验、问卷等工具。研究工具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和定型的仪器。对于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应说明其版本或修订版,基本构成与计分方法。对于定型的仪器要说明型号、操作方式以及计分方法了。另一类工具为自制或自编的。对于自己的量表、测验、问卷要说明他们的编制原则、程序、内容构成以及一些简单的标准化指标,必要时要附于附录之中。无论哪一类工具,一般情况下都要给出题目形式的样例,以帮助读者更为具体的了解工具的特征。

  数据材料处理方法:对于已经量化的数据,一般报告使用何种统计软件处理即可,如社会科学统计套装程式、统计分析系统等,对于定性测量的分析,还要报告评判的指标体系,例如,柯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的材料处理,就有一整套评分规则系统。

 五、结果与讨论部分

 结果部分

 此部分以结果的呈现与分析为主,即把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一定的格式罗列出来,包括呈现数据与统计分析两部分。

 1、呈现数据,对研究过程中所获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呈现结果的顺序一般以研究假设或待回答问题为架构,即分别以研究假设或待回答问题为标题,然后辅以简要文字描述,之后紧跟图表。

 2、统计分析,向作者交代所使用的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复方差分析、t 检验、相关分析、因素分析等,并报告统计检验结果,即显著水平。据此说明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或待答问题的关系。

 分析与讨论部分

 分析与讨论部分是研究报告的最关键部分,不仅要对当前研究所得结果的意义进行解释,同时还要对导致或

 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进行阐述和说明。撰写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充分考虑本项研究所得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以理论思维为基础,揭示当前研究结果的广泛含义。一般情况下,讨论部分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1、对研究假设或待答问题的说明,一方面可以提醒研究者明确所要研究、解决或证实的问题,以便使讨论更有针对性,避免讨论离题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使读者明白所要讨论的问题和范围。

 2、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说明,依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来说明研究假设是否成立,或给出待答问题的答案。同时还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作者本人的观察思考,进一步阐述所研究问题或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和变量间关系的性质。尤其对于不支持研究假设的结果,不仅要分析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同时还应考虑提出新假设。

 3、与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引言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已就所研究问题的同类研究结果作了交代,在讨论部分应当前后呼应,把当前研究所的结果与提及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以便作出更广泛的推论。通过比较可以达到三个目的:首先可以了解研究是否有新的突破;其次是当前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再就是发现新的问题。

 4、阐释研究结果的价值 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

 践意义进行说明,即向读者交代当前研究所得结果的价值何在。

 5、提出建议:建议的内容分两种:一种建议是依据研究结果而提出的注意事项,或革新方案。例如,研究结果表明较可课堂教学效果与其掌握的心理、教育科学知识有显著的正相关,就可向教

 育行政部门建议,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心理、教育科学知识的机会和条件。另一种建议是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或应当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结论部分

 经过分析与讨论后,就可把研究所获得结果归纳、概括出来,即研究结论。撰写结论应当注意:

 1、文字要简练概括,通常是研究假设验证结果的表述,或待答问题的答案。

 2、切忌主观臆测...

篇三: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加原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 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 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

 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 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 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

 增加或减小 K 倍时, 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

 也将增加或减小 K 倍。

 三、 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 DGJ-01:

 直流稳压电压、 直流数字电压表、 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 DGJ-03。

 四、 实验步骤 1.

  用实验装置上的 DGJ-03线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 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 和6V, 接入图中的 U1和 U2处。

 2.

  通过调节开关 K1和 K2, 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 完成如下表格。

 表3-1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 A (V) U1单独作用 12 0 8.693 -2.427 6.300 2.429 0.802 3.231 4.446 4.449 U2单独作用 0 6 -1.198 3.589 2.379 -3.590 -1.184 -1.215 -0.608 -0.608 U1、 U2共同作用 12 0 7.556 1.160 8.629 -1.162 -0.382 4.446 3.841 3.841 2U2单独作用 0 12 -2.395 7.180 4.758 -7.175 -2.370 2.440 -1.217 -1.218

 中。

  将 R3(330)换成二极管 IN4007, 继续测量并填入表3-2中。

  3.

  将 U2的数值调到12V, 重复以上测量, 并记录在表3-1的最后一行4.

 表3-2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1 (V) U2 (V) I1 (mA) I2 (mA) I3 (mA) UAB (V) UCD (V) UAD (V) UDE (V) UF A (V) U1单独作用 12 0 8.734 -2.569 6.198 2.575 0.607

  4.473 4.477 U2单独作用 0 6 0 0 0 0 -6

  0 0 U1、 U2共同作用 12 6 7.953 0 7.953 0 -1.940

  4.036 4.040 2U2单独作用 0 12 0 0 0 0 -12 0 0 0

  五、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 都在可允许的96mA, 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

 其他的支路电流和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 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路侧, 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电阻改为二极管后, 叠加原理不成立。

 七、电流时, 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 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 这样纪录的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 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 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 或直接用 EWB 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 得出的电压、 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

 验证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

 以 I1为例, U1单独作用时, I1a=8.693mA,, U2单独作用时, I1b=-1.198mA,I1a+I1b=7.495mA, U1和 U2共同作用时, 测量值为7.556mA, 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

 2U2单独作用时, 测量值为-2.395mA, 而2*I1b=-2.3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

 思考题 1. 电源单独作用时, 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2.

 实验小结 测量电压、

 才是线性电路中, 叠加原理成立, 非线性电路中, 叠加原理不成立。

 功率不满足叠加原理。

 准确的。

 在实际操作中, 开关投向短路侧时, 测量点 F 延至 E 点, B 延至 C 点, 否则测量出错。

篇四: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实验报告怎么写(共 8 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

 院专 业学 号

 姓名

 同组实验者

 201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

 。。。。。

 二、实验原理 。。。。

 。。。。。。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

 。。。。。

 四、数据处理与结果 。。。。

 。。。。。

 五、附件:原始数据

 ****说明:

 第五部分请另起一页,将实验时的原始记录装订上,原始记录上须有教师的签名。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

 年

 月

 日

 1

 2

 3

 4

 5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基本原理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七、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

 八、参考资料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

 年

 月二〇

 年

 月

 填写说明

 1、 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

 2、 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 格式要求:

 ① 用 A4 纸双面打印或在 A4 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 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 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字符间距为默认值;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 具体要求: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1.1.1 小四号黑体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资环学院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内容

 五、实验结果及问题讨论

 电子科技大学

 学生姓名:王建林

 学

 号:

 指导教师:周海平

 日

 期:实 验

 报

 告 01117102001 01 年 0

 月日

 一、实验室名称:研究院大楼 324A

 二、实验项目名称:磁控溅射实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三、实验原理:

 磁控溅射实验

 1.磁控溅射工作原理和过程

 磁控溅射的工作原理是指电子在电场 E 的作用下,在飞向基片过程中与氩原子发生碰撞,使其电离产生出 Ar和新的电子;新电子飞向基片,Ar 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向阴极靶,并以高能量轰击靶表面,使靶材发生溅射。在溅射粒子中,中性的靶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片上形成薄膜,而产生的二次电子会受到电场和磁场作用,产生 E×B 所指的方向漂移,简称 E×B 漂移,其运动轨迹近似于一条摆线。若为环形磁场,则电子就以近似摆线形式在靶表面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运动路径不仅很长,而且被束缚在靠近靶表面的等离子体区域内,并且在该区域中电离出大量的 Ar 来轰击靶材,从而实现了高的沉积速率。随着碰撞次数的增加,二次电子的能量消耗殆尽,逐渐远离靶表面,并在电场 E 的作用下最终沉积在基片上。由于该电子的能量很低,传递给基片的能量很小,致使基片温升较低。

 磁控溅射是入射粒子和靶的碰撞过程。入射粒子在靶中经历复杂的散射过程,和靶原子

 碰撞,把部分动量传给靶原子,此靶原子又和其他靶原子碰撞,形成级联过程。在这种级联过程中某些表面附近的靶原子获得向外运动的足够动量,离开靶被溅射出来。

 溅射时入射粒子由气体放电产生,所谓气体放电是指电流通过气体的现象,气体放电将产生等离子体。一般是利用辉光放电,根据所加电场的不同,又分为直流辉光放电、射频辉光放电,而其他如三极溅射、磁控溅射时的辉光放电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

 而辉光放电是指在低气压的稀薄气体中,在两个电极间加上电压时产生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辉光放电呢?是因为空气中有游离的离子,在电场加速获得能量后,与气体分子碰撞并使其电离,产生更多的离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之所以需要低气压,使因为在较高的气压下,平均自由程短,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使离子被加速。

 2.辉光放电的 I-V 曲线图

 AB 段:电压增加,而电流密度增加很小,说明电压不够。

 BC 段:电压不变,电流密度增加很快。说明电离已经产生,但电源的阻抗很大。●C 点:击穿电压 VB

 CD 段:“雪崩区”、离子轰击靶、释放出二次电

 子,二次电子与中性分子碰撞,产生更多离子,这些离子再轰击阴极,又产生新的二次电子。达到一定的电子、离子浓度后,气体起辉,两极间电流剧增,电压剧减。电阻呈负阻特征。

 DE 段:电流与电压无关,增大功率时,电压不变,电流增加。放电能自动调节轰击阴极的面积,起初集中在阴极边缘或表面不规则处,随功率密度的增加,阴极面的电流密度达到近乎于均匀。

 EF 段:增大功率,呈正电阻特性。溅射一般工作在此区。

 F 点以后:弧光放电。特点是两极间电阻很小。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1.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原理

 物质的吸收光谱实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获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计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当光作用在物质上时,一部分被表面反射,一部份被物质吸收。改变入射光的波长时,不同物质对每种波长的光都有对对应的吸收程度或透过程度,可以作出这种物质在实验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作出材料在紫外光区和可见光区的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光谱曲线或透过光谱曲线。利用的是朗伯-比尔定律:A=abc。

 2.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实验装置

 近红外区常用的光源是汞灯,波长范围1000-3300nm。是可见光区常用的光源是钨灯或碘钨灯,波长范围是 350-1000 nm。在紫外区常为氢灯或氘灯,发射的连续波长范围是 180-360 nm。

 装置示意图

 装置结构图

 单色器

 单色器是将光源辐射的复合光分成单色光的光学装置。它是分光光度计的心脏部分。单色器一般由狭缝、色散元件及透镜系统组成。关键是色散元件,最常见的色散元件是棱镜和光栅。

 狭缝:将单色器的散射光切割成单色光。直接关系到仪器的分辨

  率。狭缝越小,光的单色性越好。分为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

 棱镜:玻璃 350~3200 nm,石英 185~4000 nm。

  光栅:波长范围宽,色散均匀,分辨性能好,使用方便。

 吸收池

 用于盛装试液的装置。吸收材料必须能够透过所测光谱范围的光。一般可见光区使用玻璃吸收池,紫外光区使用石英吸收池。

 规格有 0.5、1.0、2.0、5.0cm 等。在高精度的分析测定中吸收池要挑选配对,因为吸收池材料的本身吸光特性以及吸收池的光程长度的精度等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常用的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光电摄像管等。要求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噪声水平低、稳定性好的优点。

 显示器

 将监测器输出的信号放大并显示出来的装置。常用的液晶数字指示窗口和计算控制显示。

 四、实验目的:

 磁控溅射实验

 1.熟悉磁控溅射法的原理及其操作。

 2.了解多功能磁控溅射镀膜仪的结构、操作过程

 及使用范围。

 3.运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玻璃载玻片上镀上铜膜。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学会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习如何选择分光光度分析的实验条件。

 五、实验内容: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薄膜材料对不同波长光的透光率。

 六、实验器材:

 磁控溅射实验

 实验采用 FJL600E1 型超高真空磁控溅射与离子束溅射镀膜系统。本系统主要由磁控溅射室、磁控溅射靶、样品水冷和加热炉转盘、直流电源、射频电源、离子束溅射室、Kaufman 离子枪及电源、四工位转靶、加热转盘、进样室、样品库、RF 反溅靶、样品退火炉、磁力送样机构、泵抽系统、真空测量系统、气路系统、电控系统和微机控制镀层系统组成。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计算机,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干净的

 玻璃片,镀膜的玻璃片。

 七、实验步骤:

 磁控溅射实验

 1.用超声波发生器清洗基片,清洗过程中加入洗液,清洗干净后在氮气保护下干燥。干燥后,将基片倾斜 45o角观察,若不出现干涉彩虹,则说明基片已清洗干净。

 2.将样品放入样品室内。

 3.检查水源、气源、电源正常后,打开冷却水循环装置。

 4.抽真空。首先用机械泵抽真空,室内气压达到极限 10Pa 后,关上机械泵,然后改用分子泵抽真空,使室内气压达到 3×10-3Pa 以下。

 5.关闭分子泵,机械泵仍然工作,开始放入 Ar气体,关小机械泵阀门,使 Ar 气压在 8.0~10×10-2Pa。

 6.在两极之间加上电压,对基片进行溅射镀膜。

 7.薄膜制备完以后,停抽真空,关主机电源及冷却水。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实验

 1.首先打开电源的总开关,然后打开电脑,等电脑待机状态的时候再打开光度计仪器的开关。

 2.先预热 5 到 10 分钟,然后打开软件,进入软件的操作界面。

  3.然后初始化,点击菜单的“M”,在“测定”菜单中的波长范围中改变参数,开始选择 1100,结束选择 300。然后选择吸收或者透射,点击“baseline”按键,然后点击“connect”按键,开始初始化。估计需要 5 分钟。

 4.结束后,其他的不用改变。点击确定,即改变参数成功。

 5.在仪器中,打开门,然后放入干净的玻璃片和镀膜的玻璃片,而不只是镀膜的玻璃片,这样的目的是消除玻璃片本身对光投射的影响。

 6.放置好后关闭门,在操作面上点击“start”按键,系统仪器会自动扫描,然后通过光电倍增管放大信号,传到电脑后然后转化为图像,显示在图像区。

 7.大致 4-6 分钟,扫描结束,操作面图像区显示扫描图像,会有高低起伏的,因为我们选择的是投射分析和吸收分析,所以高峰区代表在对应的波段是该镀膜对其吸收最小,即投射最大,而吸收最小。

 8.保存实验数据和图像,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9.关闭软件,关闭电脑,然后再关闭实验仪器的开光,最后关闭电源的总开关。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如上图所示的图像。该图为该薄

 膜材料透光率与入射波长的关系,横坐标为入射波长,纵坐标为透射光与入射光光强的百分比。通过读取数据,我们得到该图像的极大值位于 569nm 处,透射率为 93.48%,说明该薄膜材料对569nm的光透射最强,吸收最小。在波长从1100nm到 569nm 变化时,透射率逐渐缓慢增大;从 569nm 到 300nm变化时,透射率急剧减小。说明该薄膜材料对绿光到紫外的透射较小,吸收较强,而对绿光到近红外波段的光吸收较小,透射较强。

 九、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该薄膜材料的透射光谱,并发现其对绿光到近红外波段有很好的透光效果,而对紫光到紫外波段透射效果较差。

 十、总结及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让我们熟悉了磁控溅射法的原理及其操作,了解了多功能磁控溅射镀膜仪的结构、操作过程及使用范围。另外,我们了解了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学会了绘制和分析透射光谱的方法

 十一、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实验名称:二组分金属相图

 班级:102 班

 姓名:王亮

 学号:2012×××××

 实验组号:2013 年 3 月 14 日

 指导教

 师:

 一、

 实验目的:

 1、用热分析法测绘 Zn-Sn 二组分金属相图;

 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

 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

 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

 2、什...

篇五: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验一:

 汽油机负荷特性试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汽油发动机负荷特性的试验方法

 2. 熟悉所用仪器及设备

  3. 学会采集与处理绘制特性曲线

  4. 根据数据分析汽油机工况、 判断性能

 二、 实验内容

  汽油机负荷特性的原理是保持汽油机转速不变, 通过改变测功器负荷和节气门开度, 测取各种工况下油耗率、 功率及其他参数关系。

  三、 实验器材

  大众捷达(排量为 1.6L)

 汽油发动机一台, 电涡流式测功器一台, 发动机自动测控系统一套。

  实验原理:

 (结合汽油机负荷特性定义写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

  利用控制室里的测功机操作面板的 n/P 模式调节发动机转速稳定在 1300r/min, 然后在n/M 模式下, 通过调节旋钮, 增大扭矩值, 直至找到一个合适的值, 使得燃油消耗率达到500~600g/(kW∙h), 本实验中取扭矩最大值为 155N∙m。

  依次相对较均匀地设定扭矩值为 25(N∙m)、 40(N∙m)、 55(N∙m)、 70(N∙m)、 85(N∙m)、 100(N∙m)、 115(N∙m)、 130(N∙m)、 155(N∙m), 并记录相对应的油耗值、 空燃比和进气流量, 同时利用计算机的软件操作界面记录下转速、 扭矩等参数的平均值

 四、 实验步骤

 (写出本汽油机负荷特性的实验步骤)

  ⑴实验前先需要预热发动机, 使发动机的运行达到稳定工况方可进行试验;

  ⑵ 在每次改变 M 后, 系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达到稳定的状态, 所以每次改变 M 之后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等参数稳定之后方可进行记录;

 ⑶油耗的测量需要利用油耗仪两次测量取平均值

 实验二:

 汽油机速度特性试验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 、 实验目的:

 1.掌握汽油发动机速度特性的试验方法

 2.熟悉所用仪器及设备

  3.学会采集与处理绘制特性曲线

 24.根据数据分析汽油机工况、 判断性能

  二、 实验内容

  汽油机速度特性是保持汽油机节气门开度一定时, 汽油机性能参数随转速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和规律。

 当汽油机节气门开度全开时称为外特性, 当节气门开度部分打开时, 称为部分速度特性。

  三、 实验器材

  大众捷达(排量为 1.6L)

 汽油发动机一台, 电涡流式测功器一台, 发动机自动测控系统一套。

  实验原理:

  (结合汽油机速度特性定义写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

 利用控制室里的测功机操作面板调节发动机节气门开度稳定为 23%。

  调节旋钮, 使转速以等差 400r/min 依次递增, 本实验中从 1200r/min 开始增加。

 转速每增大 400r/min, 状态稳定后记录此时的油耗值、 空燃比和进气流量, 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操作界面记录下此时的转速、 扭矩等参数平均值

 四、 实验步骤

 (写出本汽油机速度特性的实验步骤)

 ⑴实验前先需要预热发动机, 使发动机的运行达到稳定工况方可进行试验;

  ⑵ 在每次改变 M 后, 系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达到稳定的状态, 所以每次改变 M 之后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等参数稳定之后方可进行记录;

 ⑶油耗的测量需要利用油耗仪两次测量取平均值

篇六: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写实验报告(共 5 篇)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原理。将该实验的主要原理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如果所用仪器和材料较多,可写重要的部分,常用的可以不写。

 四、实验步骤。该实验如何操作的,方法和顺序。可以用方框图表示,这样一目了然。

 五、实验结果。将该实验最后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的方式进行表达。推荐用表格或图进行表示。要注意将度量单位写清楚。

 六、实验讨论。该部分主要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有的是对实际操作中实验现象或结果和实验指导不一致的原因进行讨论,有的是对实际操作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的原理或原因进行讨论,有的是对实际操作中可以改进的方法进行讨论,有的是对该实验的进一步应用进行讨论等等。

 如何写实验报告

 以书面形式交流你的研究结果是任何科学探索的必要组成部分。除了书面交流外,常常还需要口头交流。实验报告与正式发表研究论文的写作形式略有不同。撰写实验报告是改善写作技巧,提高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即使本课程的部分学生将来可能不

 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是写作和思维技巧对任何行业都是重要的。一个好的实验报告应是简洁的、组织良好的、有逻辑的和完整的。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实验报告写作应该遵循下面的格式,包括六个部分。这与大部分用于发

 表的科研报告的格式大致相同,只是略有变化。

 题目

 题目要简洁、清楚、切中主题。题目占一行,位于中间。在题目下面写出实验者姓名,实验内容的名称,实验时间,同组同学姓名。同组同学可用一个报告题目。

 引言

 本部分解释为什么做这个研究。在引言中必须清楚的提出一个问题和陈述你要证实的假设。通常从观察开始,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设。例如,你发现外面有的植物叶片变黄,你想知道是否影响光合作用。你想用测定不同绿色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方法来检验你的想法。但

 是假设只是一种猜想,所以不要求实验结果必须支持你的假设。

 材料和方法

 这部分解释你是如何解决你的问题的或检验你的假设的。这部分需要包括下面各项内容:实验所用的生物材料、仪器设备,实验条件介绍。如何,以及在什么时候进行的实验观察,如何进行的实验处理,测定什么指标以及如何进行测定的,以什么作对照。在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的实验程序可以直接引用,不必在实验报告中重复,但若有任何修改,则必须说明。

 结果

 本部分叙述在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包括两个部分:数据和语言描述,但不是简单的重复数据。语言描述要吸引读者注意数据的意义。这个部分不需要对数据进行解释,那属于讨论部分的内容。数据既要用表格,又要用曲线图或柱形图整洁和清楚的给出。尽管在正式发表文章中,数据只需用图或表一种形式表示,但在实验报告中做这种练习是必要的,这能够使学生用两种形式评价实验的原始数据,这也有助于教师在评价报告时易于发现错误产生的原因。

 表格采用三线式,做为一个完整的表格要有表头,项目名称和正确的单位。例如:

 表 1

 盐和甘露醇对 PEG 溶液水势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salts and mannitol on the potentials of PEG solution

 PEGg/g 水

 PEGg/g water 浓度 0.0

 0. 0. 溶质 concent 实测水势 实测水势 实测水势 加成效应 加成效应 加成效应 solute ration measured

  measure

 measured mol/L synergism synergism synergism Y d Y Y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0.00

 -2.00

 -1.99

 -1.95-0.31

 -3.20

 -2.7

 -2.7

 0.8 0.4 0.50

 -0.-3.-3.-3.

 1.2 0.0.7 K2SO0.35 NaCl 0.410

 甘露醇 0.731

 mannitol

 有的刊物和研究论文要求有表头和项目的英文翻译。

 曲线图和柱形图的纵坐标和横座标标要求单位适当,并有文字说明。

 将原始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并不是研究的结束。在研究中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常需要进行显著性测验和计算标准差。

 讨论与结论

 讨论是关于现在的研究与其它研究的关系,这里

 需要参考他人的工作。对有些实验报告中这一部分不是必须的。

 结论是分析你的研究结果与假设的关系。你的结果是支持或否定你的假设?在科学上,真理是得到广泛支持的假设。你需要解释为什么你认为试验结果支持或否定你的假设。如果你的数据不支持你的假设,这不意味着试验的失败。诚实是科学的本质。

 做出结论后,如果实验支持你的假设,请用的实验结论和所知道的知识对你发现的问题进行解释。

 最后提出在实验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进一步的实验的设想。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所以经常由一个试验引出另一个试验。

 * 改编自 Jo Handelsman, Barbara Houser & Helaine Kriegel, 1997, Biology Brought to Life: A Guide to Teaching Students to Think Like Scientists. Copyright held by the authors.Published by Wm. C. Brown Publishers, Dubuque, Iowa.

 参考文献

 文中引用他人的方法、实验数据和观点时一定要注明参考文献,避免剽窍。参考文献包括书籍、网络、期刊等。不同期刊所要求的参考文献写作形式略有不同。对于期刊文章必须包括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代、卷

 号以及页码;书籍需要包括著者、书名、出版日期和出版社。网络文章需要包括作者姓名、文章名称以及网址。

 例如:

 1

  McClendom J H, Blinks L R. Use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solutes in the study of isolated intracellular structure. Nature, 1952, 170:77-578

 1李双顺,林植芳. 抗氧化剂和6-BA对根系胁迫的玉米叶片光合膜特性的影响.植物学报,1994,36:871-877

 n

 简单常用的生物统计公式

 y1+y2+y3+y4+…+yn

 ∑y

 算术平均值 y ==

 n

 n

 样本离均差平方和 SS=∑

 2 总体离均差平方和 SS=∑

 ∑2

 样本均方 s2=

 ∑2

  总体均方 σ=

 N

 2 样本标准差 s =

 SQR /)

 总体标准差

 σ = SQR/N)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注意事项

 在开机前,需先确认仪器样品室内是否有物品挡在光路上,光路上有阻挡物将造成仪器故障。

 连接仪器电源线,确保仪器供电电源有良好的接地性能。接通电源,让仪器预热至少二十分钟,使仪器进入热稳定工作状态。

 用波长选择旋钮设置所需的波长

 在测定前要调零和调透光度 T 为 100%。在每次更换波长时也都要调零和调 100%。

 为了防止光电池疲劳,在不测定时应经常关闭光源的光路闸门。光电池不要连续照光太长时间。

  比色皿放入比色架前应用细软而吸水的纸或擦镜纸擦干,擦干时应注意保护其透光面,勿使产生斑痕,否则会影响透光度。在拿比色皿时只能捏住两面毛玻璃。

 测定时比色皿要用被测溶液冲洗几次,避免被测溶液浓度的改变。被测液中不能有气泡、悬浮物,否则影响样品测试的精度。

 仪器在使用时,应常关闭光路闸门来检查零点。

 比色皿放入比色皿架内时应注意它们的位置,尽量使它们前后一致,否则容易造成分析误差。

 每次使用后应检查样品室是否积存有溢出溶液,经常擦拭样品室,以防废液对部件或光路系统的腐蚀。

  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关闭电源,盖好防尘罩。

 电导率仪的操作

 DDS—llA 型电导翠仪的使用要点:

  将校正、测量开关拨在“校正”位置。

  开电源开关,指针稳定后,调节校正调节器使指针到满度。

  当使用一量程来测量电导率低于 300μS·cm-1的液体时,选用“低周”,这时将高低周开关拨向“低周”即可。当使用一量程测定 300μS·cm 一 10μS·cm 范围的液体时,则将高低周开关拨向“高周”。表 9— 电导率仪的测定范围及其性能

  将量程选择开关拨到所需测量范围,如预先不知被测溶液电导率的大小,应先拨在高测量档,然后逐档下降,以防表针打弯。

 -15-1

  将电极固定在电极杆上,调节电极常数调节器,使其位置与该电极常数一致。将电极插头插入电极插口内,旋紧插口上的固定螺丝,再将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

  调节校正调节器指示满度,为提高测量精度,当使用 9—11 档时,校正必须在电极浸入待测液中的情况下进行。

  将校正测量开关拨向测量,这时指示数乘以量程开关的倍率即为被测液的实际电导率。用 1、3、5、7、9、

 11 各档时,读表头刻度上面的值,用 2、4、6、8、10 各档时,读表头刻度下面的值。

 当用 0—0.1 或 0 一 n.3PS·cm”这两档测量高纯度水时,应在电极未浸入水之前,调节电容补偿调节器,使指针指示最小,然后开始测量。

 如果要了解测量过程中外渗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可将 10mv 输出接至自动记录仪上即可。

 测量高电导的样品溶液时,该仪器的灵敏度和精度会降低,因此,最好先将溶液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为了防止漏电,在进行测定工作时,仪器下面要垫绝缘布或塑料板,附近也不能有电源变压器、电动机等强磁场。仪器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线。

 1.书写实验报告的意义

 书写实验报告是实验课的必需要求,是实验课教学的书面考查。同时,通过书写报告,培养了学生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帮助他们树立了学术意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总结研究资料,撰写论文等等。因此,我们应在实验教学中重视书写实验报告,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的,能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书写实验报告模式,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上学期末学校组织的关于对实验报告的抽

 测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低年级的学生,不知道实验报告怎么写,有的写了,却很敷衍,有一份实验报告,只有 30 多个字,这能算合格的实验报告吗?另外还有,实验报告的格式不统一,五花八门。主要问题如下:大部分实验报告无结论及分析。实验报告的重点应是结论与分析,而我们同学报告的一部分只是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而已,实验报告照搬照抄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是用来指导我们实验的,而实验报告是为了给老师交作业的,应该给人明白清晰地感觉。“计算机类”实验,部分没有实验报告,有报告的内容一看,都比较简单,没有能够说明实验结果的结论,也没有源程序。

 《大学物理实验》有部分学生实验报告无原始数据记录,且数据曲线绘制极及潦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突出不了学生设计的方案。的见解深刻化。通过思考,可以发现和弥补原先知识的不足,引起新的联想,新的思索,产生新的认识,达到新的阶段。思考及建议是培养学生

 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有效手段。

 总体来说,实验报告一般模式是:实验仪器,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结论与分析,思考及建议。写作要求是:简述目的、仪器.详细论证原理和内容,但力求简明扼要,只要把理论与实验的依据说明,把实验内容讲清即可,切不可过细过繁。重点突出结论,提倡论述思考及建议。结语

 书写实验报告,不仅是每个学生应该做的,而且我

 们的教师也应该重视起来,对他们的报告加以指导,认真地批改,及时的解决学生实验报告中提到的问题,达到整个实验教学的目的,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报告写作的指导思想及建议性模式框架总结学院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在继承许多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给出如下实验报告写作基本模式。

 3.1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是衡量实验进行有效手段的依据,应在报告中给于体现。

 3.2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实验的主体能使实验者明白要千什么及要取得什么结因此应给予简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的依据,是理论与实际的衔接,是理论的结果怎样在实际中应用,不是纯理论,也不是纯实践,是根据实验室客观条件,以理论为基础而设计的可行性实验方案,是把学生从理论的框架引向实际轨道的桥梁。因此,给予详细论述。但不可长篇大论只讲理论。力求简

 明扼要,点到为止。

 3.4 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实际上是实验具

 体实施的一个整体,我们应该以具体操作为依据,将其内容、步骤及测量的数据如实给予叙述,详细报告所做的过程及结果,让人一看就知道在干什么,做了什么。

 3.5 结论及分析

 做实验很重要,如果做完不总结,不分析,那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实验结果是整个报告的结局,是...

篇七: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实验报告范文(共 6 篇)

  实

 验

 报

 告四、实验内容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实验者简要的实验步骤、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数据表 实验名称日期

 一、 实验目的

 1、

 2、

 3、

 ………………

 二、仪器和用具

 1、

  ,2、

 ,3、

 ,……

 三、实验原理

 简要文字叙述,画原理图

 图名或图号

 五、数据处理

 1、计算测量物理量的平均值和误差

  、作图法处理数据,如画曲线 六、讨论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浮力消失”了

 做下面的小试验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 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用手托住漏斗,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

  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方法 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 1cm 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

 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一 、 实 验 目 的 :

 掌 握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骤:

 1.组成串联电路

 A.按图 1-1 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 1-2 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 电路图。

 B.按图 1-1 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 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观 察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开关改接在 L1 和 L2 之间,重做实验 B;再改接到 L2 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 B. 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路图 电路图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并联电路

 A.画出由两盏电灯 L1 和 L2 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 S 接在干路上,开关 S1 和 S2 分 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 1-3

  的实物电路图.

 电路图

 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

 a. 闭合 S1 和 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 S,观察开关 S 控制哪个灯泡.

 观 察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闭合 S 和 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 S1,观察开 关 S1 控 制 哪 个 灯 泡 .

 观 察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闭合 S 和 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 S2,观察开关 S2 控制哪个灯泡.

 观 察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 用_________.

  2. 在 并 联 电 路 干 路 里 的 开 关 控 制__________________ 用 电 器 ; 支 路 中 的 开 关 只 能 控 制 _______________用电器.

 中国石油大学

  ************

 实验报告

  成

 班级:*********************

 姓名:****** 同组者:

 ******

  教师:

 核磁共振实验

 1、掌握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各种因素对核磁共振现象的影响。

 3、观察几种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学习测量核磁共振的方法。

 1、核磁共振基础

 原子核具有自旋,其自旋角动量为

 pI?II?1?

 其中 I 是核自旋量子数,值为半整数或整数。原子核具有自旋磁矩,

 ?I?g

 e

 pI?g?NII?1 mN

 e?

  ?5.0509?10?27A?m2,2mN

 其中:mN 为原子核质量;g 为朗德因子,对质子而言,g=5.586;?N?

 称为核磁子。设??

 e

 g 为核的旋磁比,则 mN

 ?I??pI

 核自旋磁矩在恒定外场 B0 的作用下,会发生进动,进动角频率 ω0 为

 ?0??B0

 若设 B0 沿 z 轴方向,pI 在 z 方向上只能取 pIz?m?其中 m 为原子核的磁量子数,有 2I+1 种可能取值。因?Iz??pIz,所以核磁矩与外磁 B0 的作用能为

 ?

 E???I?B0???IzB0????mB0

 ?

 原来的一个能级分裂为 2I+1 个次能级,相邻次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E??0????B0?g?NB0

  在 B0 作用下,如果有与 B0 和总的核磁矩组成的平面相垂直的旋转磁场 B1,当 B1 的角频率等于 ω0 时,原子核将吸收此旋转磁场的能量,发生核磁共振。

  2、稳态时的核磁共振

 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固定 B0,让 B1 的角频率 ω 连续变化而通过共振区,当

 ???0??B0 时,则出现共振信号;若使 B1 的角频率不变,让 B0 连续变化而扫过共振区,使得?B0??0,出现共振信号。

 为提高信噪比,并获得稳定的共振信号,要在 B0上加一扫描磁场 B?Bmsin?mt。测试样品所在的实际磁场为B?B0?B,如图 7-1-1。这如果角频率为 ω,则当 B0?B 扫过ω 所对应的共振磁场 B?。改变 B0 或 ω 都会使信号的位置发生相对移动,

 时,会发生共振,如图 7-1-1

 当共振信号间距相等且重复角频率为 4??时,表示共振发生在调制磁场的相位为

 ~

 ~~

 2??t?0,?,2?,?,如图 7-1-2 所示。

 图 7-1-1 核磁共振信号

 图 7-1-等间隔核磁共振信号

  、顺磁弛豫

 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时,有时会有意识地在样品中掺入少量的顺磁离子。样品的核磁共振弛豫时间与所掺顺磁离子浓度成反比,当顺磁离子浓度增加时,弛豫时间减小,

 共振信号增强。顺磁离子会在样品的核磁矩附近形成很强的局部磁场,从而影响弛豫过程,导致 T1、T2 都大幅减小。

 4、磁铁的作用

 磁场的不均匀性可通过测量表观横向弛豫时间 T2进行估算。T2 小于实际的横向弛豫时间 T2,与样品体积范围内磁场空间分布不均匀性?B 间的关系为

 *

 *

 11??BB

  ??2T2*T2

 其中?B 为样品体积范围内最大和最小磁感应强度之差与平均磁感应强度的比值。

 5、尾波的形成与观察

 如图 7-1-3 所示,称为瞬时信号。在共振信号尾部所出现的一系列衰减振动,称为尾波或振铃,由于它起源于弛豫过程,所以也称为弛豫尾波。

 6、内扫法和移相法观察共振信号

 内扫法和移相法是用示波器观察核磁共振信号的两种常用方法。

 在内扫法中,当发生共振时,示波器上可以观察到等间隔的共振信号。而在移相法中,当发生共振时,示波

 器上观察到的是李萨如图形,类似蝶形。图 7-1-4 和图 7-1-5分别为在

 图 7-1-瞬时共振吸收信号

 内扫法与移相法中所观察到的 CuSO4 水溶液样品共振图样,当改变射频频率时,可以看到共振信号的左右移动。

 图 7-1-带尾波的等间隔共振信号

 图 7-1-蝶形信号

 7、线宽和横向弛豫时间的测量

 用内扫法在示波器上看到的共振信号,其半高宽用 Δt 表示。对于 B?Bmsin?mt 的调制磁场,设示波器上出现等间隔共振信号时对应角频率为?0,而相邻两共振信号合二为一时对应角频率为

 ~

 ?1,则调制磁场的幅值 Bm 为

 Bm?

 ?1??0

 使用移相法观察,则?0 对应两共振信号居于李萨如图形两侧时的射频信号角频率,?1 对应两共振信号合二为一并居于李萨如图形中央时的射频信号角频率。用磁场表示的线宽?B 为

  1??0m?t

  ?B?Bmcos??mt??m?t?Bmcos??mt??m?t?

 ?

 用角频率表示线宽??可以写成

 ?????B??1??0?m?t

 在慢通过条件下???2/T2,可得到横向弛豫时间 T2为

 T2?

 T2 实际上是表观横向弛豫时间 T2*。

 8、旋磁比 γ 与朗德因子 g 的测量

 2

 ?1??0m?t

 ?2??

 内扫法观察到等间隔的共振信号时,若测出旋转磁场 B1、ν 和 B0,可算出 γ 和 g,

  ??

 B0

 g?

 ??

  ?N

 两种样品,先后置于相同的磁场中,共振信号等

 间隔时,存在

 ?1?2

  ?

 ?1?2?1

 g1

 ?

 ?2

 g2

 可由一已知样品的 γ 和 g 来标定另一未知样品的γ 和 g。

  核磁共振实验装置包括永磁铁、扫场电源和扫场线圈、边限振荡器、检波器、探头及样品、移相器、频率计、示波器等。

  1、测量磁铁间隙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 B0,共振频率。??

 ?HB0?H

 ?42.577MHzT?1 ,

 2?2?

 2、在射频线圈中放入 CuSO4 水溶液样品,并使样品居于磁铁间隙中心处,根据估算的共振频率仔细调节仪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较好的共振信号。分别调节射频幅度、

 扫场幅度,观察共振信

 号的变化。调节示波器,观察共振信号的李萨如图形,调节 x 轴幅度和相位,观察图像的变化。

 3、移动探头在磁铁间隙中的位置,分别调节出等间隔的共振信号,根据共振频率计算磁感应强度,并由此估算磁场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B。

 4、对纯水与 CuSO4 水溶液样品,分别用内扫法和移相法计算各自的表观横向弛豫时间 T2*和横向弛豫时间T2,进行比较,分析原因。

 5、用 HF 样品分别观察 1H、19F 的共振信号,测它们的 g 和旋磁比 γ。、观察甘油样品的共振信号,画出图形,测量共振信号的线宽、幅度、尾波数。

  1、操作之前必须仔细阅读仪器使用说明。

 2、调节各旋钮时,动作要小,缓慢进行。、测量完毕,要将样品取出。

 1、 1H 核的共振频率

 用特斯拉计测量磁场中央的磁感应强度,见表 1

 表 1. 测磁铁间隙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 B

 由公式??

 ?HB0?H

 ?42.577MHzT?1 ,

  2?2?

 估算 1H 核的共振频率为

 ν?

 ?HB0

 2π

 ?42.577MHzT?1?587.5mT?25.01399MHz

 放置 CuSO4 水溶液样品在磁场中央,调节射频频率,将信号调节至等间隔,此时射频频率为

 24.28432MHz,共振信号见图 1。

 估算值与实验值有一定差别,这是由于利用特斯拉计测磁场时选择读数最大处认为此处为磁场正中央,这与样品放置的位置会有所差别。

 图 1.共振信号

 2、观察共振信号随射频幅度和扫场幅度的变化

 ①固定扫场幅度为 1.25V,调节射频幅度,观察共振信号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见表 2。

 表 2.调节射频幅度时共振信号的变化

 由式??

 ?B1T2M01

 可得到在射频幅度时,共振信号幅度最大,因而在调节射 B?122

  1??B1T1T2?1T2

 频幅度过程中,信号幅度应存在最大值。但是从表 2 中可以看出,随着射频幅度增大,信号幅度也

 在逐渐增大,并且达到射频幅度调节的最大值 15μA时,共振信号幅度最大,因而在后面的实验中...

推荐访问:实验报告的实验原理怎么写 实验 原理 报告

本文来源:https://www.sh-renlong.com/zhuantifanwen/diaochabaogao/1400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