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盛茂公文网!

2022年度20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材料汇编(范文推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9-27 09:00: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20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材料汇编(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20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材料汇编(范文推荐)

20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目录

    为群众办实事当有“一股劲儿”为群众办实事要有“家”的味道从《十六字令》汲取“为群众办实事”的智慧为群众办实事要以“实”为荣“五聚焦”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厚植“三种情怀”为群众办实事当调整“姿态”顺“声”而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金钥匙”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答好“时代之问”从“起承转合”写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办实事”我该怎么办?为群众办实事要做“向日葵”型干部“我为群众办实事”当用好“心、肩、行”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三张卷“我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办好“心上事”立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三个flag书写“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分答卷”“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关键在“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件事“办实”“我为群众办实事”需聚焦“三度”

 

 

 

 

为群众办实事当有“一股劲儿”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掀起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热潮。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阵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一股劲儿”,方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群众办实事,当有一股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闯劲儿”。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邓小平同志曾讲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中遇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时候,决不能敷衍了事、患得患失、墨守成规,要拿出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气魄,不断探索、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闯难关”,放心做事、放手做事、放胆做事,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把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闯出新路子,赢得新优势,开创新局面。

为群众办实事,当有一股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韧劲儿”。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党员干部应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拥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实实在在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一项一项展开,一个一个突破,一件一件落实,转化为真正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让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为群众办实事,要有一股无私奉献、脚踏实地的“干劲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样如此,党员干部应始终把人民利益和意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把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干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面对困难和问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壮士断腕的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做到为群众付出真情、真心、真爱,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真心实意地帮群众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让实践活动干出特色,干出亮点,干出成效。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为群众你办实事”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体党员干部应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儿、韧劲儿、干劲儿,持续发力、锐意进取、善作善成,奋力交出无愧于组织、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答卷!

 

 

为群众办实事要有“家”的味道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响应号召、担当作为,自觉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认真思考、真抓实干、敢为人先,树立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唱好“主旋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细落小落地见效,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树立“主人翁”精神,当好为群众办实事的“思考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考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前提条件。党员干部要利用从党史的学习教育中寻找到为民服务的“金钥匙”,主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拉家常”,收集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会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用历史的眼光、历史的思维、历史的智慧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思考问题,找到“一般和特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一套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系统“最佳的解‘锁’方案”。

发挥“主力军”作用,当好为群众办实事的“实干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接过“接力棒”,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围绕既定的目标、解题的思路、工作的实际,按照时间表、路线图,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科学巧干,一步一步展开、一项一项分解、一件一件办实,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成为群众“最信赖的亲人”。

唱好“主旋律”歌曲,当好为群众办实事的“探险家”。无限风光在险峰。探险就是我们精神价值的追求,这才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最高体现。面对严峻斗争考验,共产党人从来都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生死关头更凛然,也正是敢于斗争,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党员干部要常学常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净化自我、不高提高自我,发扬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拓荒牛”精神,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去“探险”,常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心,拿出“第一个吃螃蟹”之胆,鼓起“越是艰难越向前”之气,为群众高品质、高质量、高层次的美好生活打造“最幸福的乐园”。

 

 

从《十六字令》汲取“为群众办实事”的智慧

 

《十六字令三首》,是毛泽东同志于1934年到1935年间创作的三首词。长征路上,红军遭遇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越过千山万水,以举世罕见的牺牲精神,战胜了强敌,以同样罕见的吃苦精神,战胜了无数的困难和天险。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也要从党的历史和这三首词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工作智慧,为群众办好实事。

“为群众办实事”首在目标清、标准高。“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十六字令》其一展现了巍巍高山气势恢宏,反衬出红军锚定目标勇往直前的英雄形象。为群众办好实事,前期要进行科学的调研论证,摸清基层的实际情况,找准群众的实际需求。习近平总书记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同时对标先进,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身,不能只做“表面功夫”,流于形式,要力争达到实效,不走过场,交出一份令群众满意的答卷。

“为群众办实事”赢在速度快、推动强。“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十六字令》其二把群山比作汹涌澎湃的巨浪和奔腾厮杀的战马,滚滚向前的革命洪流推动红军不断向前,最终取得胜利。为群众办好实事,要向红军学习,一声令下、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围绕“提速度、优服务”,勇于改革创新,把准服务的“痛点”“难点”“堵点”,聚焦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围绕减审批、减材料、减环节、压时限,保证企业群众“办事不求人”,提升政务服务“加速度”。

“为群众办实事”贵在不畏难、勇担当。“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十六字令》其三描绘出山的无私无畏、无坚不摧、无欲则刚、壁立千仞、顶天立地、勇于担当,凸显了红军队伍是救国救民的化身。为群众办好实事,也要学习红军“不畏难、勇担当”的精神,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大事难事面前不退缩,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主动担当作为、勇挑重担。越是困难,越是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替群众解决好落实好,办事过程中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群众办实事要以“实”为荣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通知》精神,立即行动起来,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以“实”为荣,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实事求是”为荣,夯实作风“重实干”。个别党员干部干工作时口号喊得山响,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看似忙忙碌碌、场面轰轰烈烈,实则花拳绣腿,做的是表面文章,耍的是嘴上功夫,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样的作风,务的是虚功,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表现,与群众离心离德。党员干部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以实事求是的作风,在“重实干”中为群众办实事。

以“真才实学”为荣,历练本领“出实招”。个别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过硬,又怕群众笑话,往往出现不懂装懂和故弄玄虚的情况,可越是这样,越是自欺欺人,丢了丑还浑然不觉。这样的党员干部,出的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虚招,是中看不中用的“花花点子”,让老百姓唾弃。党员干部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在学中干、干中学,多接几次“烫手的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补齐“短板”、突破“瓶颈”,以真才实学“出实招”,以过硬本领为群众办实事。

以“真情实感”为荣,一心为民“谋实惠”。个别党员干部面对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不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秉持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遇事想的是蒙混过关,或者善当“甩锅侠”,见矛盾就躲,见难题就推,不想承担一点责任,不愿付出一片真心。这种对群众虚情假意的作风,是无法赢得群众真诚相待和支持拥护的。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领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道理,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始终做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真情实感为群众“谋实惠”、办实事。

以“脚踏实地”为荣,拿出干劲“求实效”。个别党员干部作风飘浮,遇事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甚至好大喜功,善于“吹泡泡”,对成绩恣意放大,善用“障眼法”,对问题尽量缩小。这样的同志,热衷于弄虚作假,沉湎于徒有的虚名中沾沾自喜,这种滥竽充数的行为是经不起实践检验、是站不住脚的。党员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历练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拿出拼搏进取的干劲,不断将工作重心沉下去,努力把群众满意度提上来,在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中“求实效”,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五聚焦”扎实为群众办实事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贵州省荔波县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聚焦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着力在“实”上下足功夫,在“干”上使足力气,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事得到有效解决。

‍聚焦县域发展重调研。县四家班子带头,聚焦财源培育、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医疗教育、社会治理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等民生事业和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察民情访民意”专题调研。目前,县处级领导领题调研课题36个、乡镇和县直部门202个,已形成关于加强荔波县城市基层治理、传统村落保护及旅游开发等调研报告2篇。

‍聚焦民生民利办实事。建立县部门包村帮扶联系点制度,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涉及具体事项101个。各级各部门深入联系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制约基层发展难题。目前,为53个村建立“乡村振兴”农副特产品推介接洽平台;
共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春耕生产、爱心助高考、关爱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120场次,共为群众办理实事2175件。

聚焦产业富民助振兴。严格落实脱贫地区“四个不摘”要求,共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和驻村干部489人,接续奋战乡村振兴。落实565万元用于实施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业、产业等后续发展项目;
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646万元,实施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等项目65个;
预算安排农业保险配套资金220.68万元,用于精品水果、肉牛养殖等险种投保补贴,降低农业风险;
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资金1607万元,实施援建项目9个。

‍聚焦就业服务保增收。出台《荔波县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荔波县2021年稳就业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实施方案》《荔波县2021年就业工作行动方案》等,成立县级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公司、乡镇劳务公司、村级劳动力合作社,构建县统筹、乡主抓、村落实、网格化管理四级劳务扶贫工作体系,建立企业招工和群众务工信息通道,促进群众就业。目前,共举办招聘活动46场,推送岗位7000个,服务2.5万人次;
见习岗、西部志愿者招募、“三支一扶”计划等落实就业275人,新增城镇就业797人;
公路养护、农村保洁、城市绿化、山林防护、河道管护等各类政策性公益岗位安置稳岗就业8259人,安置农村贫困劳动力7097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1410人。2021年一季度,全县累计转移就业7.76万人。

‍聚焦基层治理促和谐。建立县级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矛盾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领导接访、约访、下访、回访工作,组建工作专班,着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共完成信访案件转办18件,办结案件17件,期内办结率100%。完成信访复查案件1件。同时,组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目前,为困难家庭、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34件,提供法律咨询587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59件;
为农民工罗某某成功追回工薪6.45万元。

 

 

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厚植“三种情怀”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检验学习成效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党员干部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要厚植“三种情怀”,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生动实践,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赢得人民群众的点赞和认可。

厚植奉献情怀,用火热的内心点燃为群众办实事的激情。奉献是一种高尚品格、是一种崇高境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短短八个字深刻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忘我奉献的最高人生境界,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鲜明的价值指向。奉献是一种情怀、一种价值追求,从主观能动上愿意牺牲自我,把全部的青春和热血都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党员干部要厚植奉献的情怀,以小我的牺牲成就人民幸福的大我,用火热的内心点燃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激情,以群众的快乐为快乐、以群众的悲伤为悲伤、以群众的幸福为幸福,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千方百计、念兹在兹、只争朝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

‍厚植使命情怀,用忙碌的脚步丈量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初心使命不是口号,而是融入血脉中、浸入骨髓里,入脑入心、践行见效,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和工作作风。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党员干部要厚植使命情怀,永葆为民初心,找准“办实事”这个基本着力点,立足本职岗位、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民意导向、深入基层调研,聚焦乡村振兴、医疗教育、创业就业、交通出行、基层治理等关系民生利益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拿出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忙碌的脚步、实干的成效检验为民初心。

‍厚植公仆情怀,用挺直的腰板树立为群众办实事的正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决定了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历史中补足信仰之钙、筑牢党性之魂,砥砺初心使命,在为群众办实事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干部要在回首百年党史、为群众办实事中厚植公仆情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要严于律己,保持清正廉洁,常除思想尘埃、行为污垢;
要正确行使权力,确保权力的行使全部用于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保障为民办实事实效。

‍学习教育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取信于民,才能不断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扬帆远航、乘风破浪。

 

 

为群众办实事当调整“姿态”‍顺“声”而为

 

‍为群众办实事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在民声中听出群众满不满意、快不快乐、幸不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意愿呼声在群众中、经验办法在群众中、改革发展的重点也在群众中,这就需要俯下身子察民意、贴近群众访民情、“竖起耳朵”听民声,让民生跟着民声走,民声推动民生变。

‍愿作“出气筒”,把群众批评声当作工作开展的“风向标”。“生活过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是政策落实的亲历者、评判者,感受最直接、呼声最真实。群众牢骚声越多、批评声越响、吐槽越激烈,则矛盾越突出、问题越集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自找苦吃”,主动让群众“发泄”,变“群众上访”为“干部走访”,在群众批评声中听出差距、找到不足。深挖批评“高频词”背后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尤其聚焦发展亟待疏通的堵点、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痛点、聚焦关乎群众最迫切、呼声最大的切身利益难点,以此为工作最先着手点、着重发力点,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啃下“硬骨头”、击碎“绊脚石”。

‍甘当“小学生”,让群众建议声成为提质增效的“新燃料”。“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人民是政策制定的参与者、贡献者,表达更实际、反映更精准。在干事不顺利、服务不通畅、出现治理困境时,不妨与群众多商量,听听群众怎么说,让群众成为破解难题、助力发展的“参谋部”“智囊团”。深入群众基层,走访生产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摆正姿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基于人民立场来厘思路、想问题、作决策,把为群众办实事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变“替民作主”为“让民作主”。在群众建议声中发现、总结、凝练出“新做法”、“好点子”,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让办实事“接地气”、有“泥土味”。

‍争当“领头雁”,把群众满意声当作再上台阶的“助推器”。“天下和静在民乐。”人民群众幸福、快乐、满意是对办实事成果的最大肯定。当群众收获喜悦、党员干部获得认可后,更应深刻意识到群众的满意声只是“发令枪”,不是“终点线”。要聚焦具体领域把基础打得更牢一些,巩固现有成果;
围绕民生风险点,树立底线思维,做好长远谋划。把群众“小事”当成“大事”做,把群众“心上事”当作自己“上心事”,把“群众想要”与“政府想干”有机结合,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口碑,让群众满意声持续、肯定声长久,让办实事不仅“当下能”,更要“一直行”。

 

 

“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金钥匙”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我为群众办实事”,把握方法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一高度概括的方式方法,既生动形象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又是一把能够打开群众心结,走进群众心里,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的“金钥匙”。

‍以“心之匙“开启“心之锁”,在“用心”中坚定公仆意识、为民情怀,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心,做到知责于心。

‍“用心”,就是坚守对党忠诚的初心,牢牢站稳党性立场;
就是厚植人民情怀,牢牢站稳人民立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虚话、套话,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是持之以恒的力量源泉。“用心”才能“走心”。老百姓常讲,“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只有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把党的优良作风继承好,把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好,不断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为群众办实事的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以“情之匙”开启“深之锁”,在“用情”中广泛听取民意、体察民情,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做到担责于身。

‍“用情”,就是向群众倾注所有的真情真意,实事求是地带着感情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勇于并善于直面矛盾,敢于并能够担当作为。《通知》强调,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第一步很关键,“用情”才能“走深”。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雨过地皮湿”式调研,不要“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调研,更不要“作秀”式调研。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多以“四不两直”的形式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要注意沟通方式方法,切莫官话、套话、空话连篇,要用最朴实、最接地气、最容易接受的“群众话”交流,情感共鸣后更容易说一家话,才更能听见真批评,得到真意见,了解真民生。要不回避问题、不推诿扯皮,不害怕困难、不畏惧挑战,要切实把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扛在肩上,把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记在心头,“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以“力之匙”开启“实之锁”,在“用力”中增进人民福祉、精准解难,让“我为群众办实事”走实,做到履责于行。

‍“用力”,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解决群众困难,能出多大力就使多大劲儿。老百姓常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绝对不是停留在纸面上为完成任务的工作材料。要坚决避免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坚决避免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坚决避免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把做成当做好了,坚决避免把“痕迹”当“政绩”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力”才能“走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要充分发扬。要梳理好共性和个性需求,要明确好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要深挖问题根源,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要把新发展理念办实事,贯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基层民生、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始终。要做好“出台一批、推出一批、实施一批、解决一批”的文章,切实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答好“时代之问”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不仅是工作能力水平的“竞技场”,同时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必须在思想上“走心”,在行动上“走稳”,在成效上“走实”,一以贯之回答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时代之问,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在思想上“走心”,深入群众,人民至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于人民,血脉也在于人民,唯有深入群众才能最深刻地感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对于如何为群众办实事也才能更有发言权。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要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确保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党员干部“一个都不能少”。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思想上“走心”,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俯下身来与老百姓话冷暖、唠家常,用心倾听来自基层的最真实的声音。

在行动上“走稳”,站稳立场,主动作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在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主动作为,用稳扎稳打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积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奋斗,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准落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成效上“走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关键,还在于一个“实”字,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成效上“走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方面,要找准活动的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分清轻重缓急,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解决落实;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把事情搬到群众的心坎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站在“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带着使命、带着责任认真落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从“起承转合”写好“我为群众办实事”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建党百年之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进一步聚焦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细落实,就要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这道新考题,从“起”“承”“转”“合”四部分写好后半篇文章,使为民办事的实践活动永不落幕。

‍“起”是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推动群众工作全面起势。“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群众工作无疑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由诞生到成熟百年历程中跨越时代的共鸣。党史教育领导小组安排部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再一次说明,人民群众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学习把握《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基础上,要牢牢抓住“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契机,策划一系列贴近群众办实事的创新性活动,为做细做实群众工作全面起势,开篇谋新局、力争求突破。

‍“承”是在察民情访民意中聚焦问题,研究、提出一系列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向背离不开体民情、听民意,承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也是如此,在走向基层的过程中要当好群众的听众,做群众袒露心声的“树洞”,更要把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放在心间。不仅要“承”接住群众反映的问题建议,突出问题意识,还要“承”接出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紧扣问题导向提出对策,“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转”是推动惠民便民的项目举措由高速度落地向高质量成效转变。“我为群众办实事”关键在“实”字上,要用好“实字诀”,需从速度和质量两方面入手。政策文件是“风向标”和“指挥棒”,好政策的落实拖延不得,一些地方在便民利民的政策下文实施后,项目进展缓慢反而困扰群众日常生活,好政策成了群众的“烦心事”;
群众工作还得必须注重实效,一些民生关切的项目落地后缺乏持续性,不具实用性,往往是锦上添花、劳民伤财。因此,让利民政策举措从“纸面”到“地面”,要落实到工作细节,体现在发展实效上,少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多办贴民心、接地气的为民实事,使政策项目尽快落地向民生关切的实招硬招转变。

‍“合”是深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带动各级各界凝心聚力、融入大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为国为民的信仰力量,在建党以来的优秀党员事迹中砥砺责任担当,以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精神阵地积极带动社会各界凝聚合力为民办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干部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干事的排头兵,以身作则发挥为群众办实事的带头模范作用。听百家言、解百家难,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勤务员、宣传兵、组织者,不仅要做给群众看,还要带动更多群众干。党和人民群众上下一条心,共下“一盘棋”,同唱“一台戏”,‍才能凝心聚力写好“我为群众办实事”这道新考题。

 

 

“为群众办实事”我该怎么办?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根本目的。党员干部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关键要把握好“我”该怎么办?怎么做?才能把实事办好。

‍涵养“我”的人民情怀,树牢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党员干部要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教育,更加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行动自觉,躬行自明,身体力行,以担当尽责践行初心使命。要涵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放下架子,丢掉官气,深入农家,多坐“小板凳”,多走“泥巴路”,多与群众零距离“唠嗑”,把脉民心、体察民情、贴近民意,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安排好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小事办精致,办到群众心坎上,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走好为人民服务之路。

‍提升“我”的服务本领,担起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直面群众的期望与诉求,勇于担当、善于做事,不仅要有为群众办实事的激情和意识,更要注重提高自身履职尽责的本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党的经典著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纪党规,学习党史知识、业务知识、法律知识。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边积累,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理论基础,锤炼良好作风,不断提升自己思想理论水平和为民服务的本领,练好干事创业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确保每一件实事都能扎实推进,取得实际成效。

‍严格“我”的工作作风,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出实效。党员干部要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守住底线、红线,不为利益所熏,不为名利所惑。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一切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杜绝“口号式”贯彻落实、“走秀式”调查研究、“忽悠式”为民解难、“怀胎式”项目建设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把马上就办、用心去办、办就办好作为基本工作遵循。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干出实效,“从小事办起、把大事办成”,定一件办一件,办一件成一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为群众办实事要做‍“向日葵”型干部

 

‍向日葵因花序随太阳转动而得名,种子可供食用或榨油,花穗、种子皮壳及茎秆可作饲料及工业原料,花穗也供药用。向日葵向阳而生,产出的都是“宝贝”,我们当学做“向日葵”型干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春天,向日葵向阳而生,信念坚定。春天,向日葵的幼苗迎着第一缕阳光探出了头,于是,便向阳而生,从未改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当学习向日葵,执着坚定,让中国共产党成为心中的“太阳”,矢志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更加复杂,挑战依然严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经常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诱惑和考验,因此党员干部要以信念铸魂、信仰为骨,吾日三省吾身,时刻擦亮信念底色,执着追求目标理想,成为一名“向日葵”型干部,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事中。

‍夏天,向日葵热情绚烂,朝气蓬勃。夏天的向日葵全开着大花盘,昂首挺胸,迎面烈日,显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朝气是工作热情和干劲的体现,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精神风貌,党员有朝气,党就有朝气;
党员有活力,党就有活力。当前,“80后”“90后”的党员愈来愈多,年轻党员的数量和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年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党员干部的中坚力量。当前,世界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外部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改革步入“深水区”,留下的都是“硬骨头”,群众的诉求也日益多元化,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挑战,我们当学做向日葵,涵养蓬勃朝气,在工作中吐故纳新,砥砺自我,避免暮气缠身,用自己的“朝气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用自己的蓬勃朝气丰裕党的蓬勃朝气,更加自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奋斗的足迹。

‍秋天,向日葵硕果累累,低头俯身。秋天,田野里庄稼成熟了,开始向人们炫耀自己的果实,苞米斜逸横出,谷穗晃着尾巴……只有沉甸甸的向日葵,不再“招摇”,把充满果实的头沉沉地垂下去。共产党员历来如此,张富清老英雄转业后深藏功与名60年,除向组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从未对身边人说起他的赫赫战功,更没有以此为资本提过任何条件、待遇。一个算盘、一把计算尺、一座小岛,隐姓埋名30年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青丝化白发,终于让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在大海碧波中诞生。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他们低着头,从未诉说过什么,却成就了辉煌,我们当学做这样“向日葵”型的党员,常怀淡泊名利之心,常走踏实干事之道。

‍冬天,向日葵化身春泥,甘愿奉献。冬天,向日葵没有了花香,但葵花杆夹起篱笆小院,葵花头燃起红红火焰,葵花油伴着阵阵菜香,这是它送给人们最后的礼物。奉献精神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把人民群众利益扛在肩上的担当。焦裕禄说过:“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干的工作就是民生工作,做的事情就是民生事情,教育、医疗、住房、救助、社保等都是群众关心的,我们要学做向日葵,讲奉献,有作为,将这些群众最为关切的事情做好,切切实实解决群众的难题,才能不断赢得人群中的信任,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向阳而开的花,开起来如阳光般灿烂,我们当做一朵“向日葵”,永远向着心中的“太阳”,站在新时代、奋斗新征程。

 

 

“我为群众办实事”当用好“心、肩、行”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基层是关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的“舞台”,也是广大党员干部一展身手、大有可为的“天地”,应当牢记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征程上继往开来、攻坚破难,在新征程上勇创佳绩,擘画百姓安居乐业的发展蓝图。

‍使命在心:以初心聚能量,用创新阐释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路走来,成就举世瞩目,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今天,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牢记初心、实践初心、反思初心才能汇聚起助力“十四五”发展的磅礴力量。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更应该将创新融入到基层工作的血液中,通过创新不断来掌握群众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在“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初心使命化作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的原动力,真正从思想上做到“将心比心为民,一枝一叶总关情”。

‍责任在肩:以苦干拥变革,用肩膀扛起责任。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年,广大党员干部肩上的责任比泰山重,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责任刻在灵魂深处,形成尽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在一个“实”字。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不要总是坐在会议室中做“会哥”“会姐”,待在办公室里做“表哥”“表姐”,背靠材料坐而论道,而应走出办公室打通“基层工作最后一公里”,“脚沾泥土”将思想决心化为行动自觉,切实解决难题、啃下工作的“硬骨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满腔热血的激情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工作中去,应以群众心为心,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想,以真抓实干的执行力填补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担当在行:以勇气破畏怯,用行动践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去”。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处于与人民群众交流的第一线,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面对基层工作中的重大矛盾不能简单用一句“这不是属地责任”来“退避三舍”,也不能打着“不属于权责范围”的幌子为“不作为”找到合理借口。敢于担当是一种勇气、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前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对于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党员干部来说,要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以民为师,充分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和创造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助力。‍

 

 

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三张卷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根本目的。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三张答卷,把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成果,以优异的答题成绩赢得人民群众的点赞和认可。

‍突出民意导向用心听民声,答好“民心政治”卷。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想得到群众真心,赢得群众信任,只有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听到群众的心里话、实在话,真正弄清楚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求、所愿。要怀着为民真心,摆正位子、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问题困难集中、矛盾纠纷突出、偏远贫困落后的地区去看最真实的现场、听最真实的声音;
要多走“羊肠小道”、少走柏油马路,坚决杜绝“隔着玻璃看一看”“周边沿线转一转”“摄像机前站一站”,真正掌握一手材料,达到听民声解民意的目的,以一颗赤诚的为民真心答好“民心政治”卷。

‍突出问题导向用情解难题,答好“担当作为”卷。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中做到学做结合,学以致用,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切实察民疾苦、解民忧困。党员干部要主动扛起为民担当,以雷厉风行、见底收效的答题激情,硬碰硬、点对点的答题姿态,念兹在兹、只争朝夕的满腔热情聚焦城市治理、乡村振兴、医疗教育、就业保障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满腔热情和高昂激情答好“担当作为”卷。

‍突出结果导向用力抓落实,答好“务实作风”卷。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心就要转移到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我们的努力方向就要延伸到哪里。“我为群众办实事”绝不是昙花一现,雨过地皮湿,而要坚持常态长效、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突出价值取向,既注重群众当前利益又注重群众长远利益,既注重群众具体利益又注重群众整体利益;
要注重从源头上、根本上建立解决问题的制度机制,防止问题复发和形成新的问题;
要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抓好落实,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做精做实做出成效,驰而不息用力用劲答好“务实作风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三张卷,以实实在在的学习教育成果惠及于民,才能真正取信于民,不断凝聚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我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办好“心上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办实事进一步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内涵,展示了党史学习教育现实成果。笔者认为,办实事就是要将群众的事变成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上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

‍心系群众之“小事”,样样都“管”。“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勿以“事小”而不为,因为由“小事”堆积的矛盾终会酿成“大事”。事大事小是相对的,“解决吃水问题”“门前塘库堤坝溃破问题”“回复政策咨询问题”看似“鸡毛蒜皮”,却是群众心中与生活利益息息相关的“大事”。办实事重在“办”,落脚要“实”,群众不在意你讲了怎样的豪言壮语,只关心这些影响他生活的“小事”有没有干部能解决,提没提上“解决日程”。管好这些“小事”才能实实在在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拉近干群关系,将潜在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件件“小事”的落地便能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这件“大事”。

‍心系群众之“急事”,环环相“解”。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回望我党的“来时路”,就是在挫折和教训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主动、提高风险预判能力。“急事”的爆发可能是前期隐患风险埋下的“定时炸弹”,如前期调研不深导致低保评定有争议;
又有可能是“晴空万里”中的“平地一声雷”,如突发洪灾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有风险预判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要在家坐等急事“找上门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广大党员干部在平时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群众有急事,“解题人”心中才有数,手中才有策,遇事才有足够的见识和胆量,见招拆招不慌乱。

心系群众之“难事”,持剑斩“破”。毛主席曾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回望党史,从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乡村振兴文章,中国共产党人遇到群众的难事从来都是开顶风船,攻坚克难,翻越一座座高山,跨过一个个沟坎。而现在部分干部担当信念不强,遇难事“怕麻烦”,想的不是怎么解决,而是怎么“踢皮球”把自己“摘干净”,失去的是政府公信力,群众不满意,矛盾进一步激化。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直面难题的魄力和解决难题的决心,多下深水调研,创新利用新时代的新工作方式逐个攻破难题。难倒的只是事,难不倒的却是干部们提供有温度的服务,面对难题多方面思考,灵活运用政策,输入人性关怀,开创个性化案例“先河”,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无论是群众的小事、急事还是难事,都是党员干部的“心上事”,每一个狠抓实干的身影背后都深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关键密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要学好党史,办好实事,开拓新局面,自觉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立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三个flag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基层是最接近群众的地方,也是为民办实事最好的平台,我为群众办实事是责任担当、是求真务实、是坚守初心,做实做细群众工作,从立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三个flag做起。

不推诿扯皮,以责任担当直面基层矛盾。基层是党员干部的练兵场,也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有担当的重要渠道,“我为群众办实事”是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不推诿扯皮、不敷衍塞责。《通知》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首先要敢于直面基层矛盾,面对群众的诉求,要耐心倾听、要深入调研,不因是棘手的问题就随意应付、推来推去,要常怀一颗同理心,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知心人,才能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心声。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文件印发出来,是提醒广大党员干部工作重点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不推诿扯皮,以责任担当直面基层矛盾,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群众负责。

不夸夸其谈,以求真务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在一个“实”字,即求真务实、不走过场。生活中不乏一些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党员干部,走访调研抱着一副“到此一游”的心态,或随意承诺群众、夸下海口,随后将群众需求抛之脑后。《通知》要求,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意为基层减负,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这是在给那些形式主义的干部敲响警钟,下基层是要以真抓实干的作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是自己摆拍的秀场。高高在上的干部是走不进群众心里的,言行不一的干部是走不长远的,虚情假意的干部迟早是要露馅的,实干更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的重要体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不走偏走样,以坚守初心诠释为民服务。《通知》强调,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这就要求要善用调查研究这一法宝,多向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向矛盾纠纷多的地方去,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下基层,直面矛盾、直奔问题。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要有“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民意识,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初心,始终把群众放在重要位置。学好党史,学好先辈们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以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为榜样,照亮自己干事创业的前行路。多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找寻“为民服务”的共性,以坚守初心诠释为民服务。

 

 

书写“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分答卷”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通知指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去对待、去操心、去解决,答好“我为群众办实事”这道新考题,让为民办事的实践办到人民群众心坎里。

做好精准识别和摸底调查工作。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首要在于识别困难群众是哪些人,探明他们究竟有什么样的困难,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只有全面、具体、准确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党员干部才能做到因人因地施策,才能做到群众哪里最苦、哪里最需要,党和国家的政策、资金、力量就向哪里倾斜。“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第一步,在思想上走心,在行动上走实,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同群众话冷暖、唠家常,倾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他们最真实的状况,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切实把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办的事办好办实,真正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真实成效,最终要看人民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人民群众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保障。“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党员干部要多把关乎百姓柴米油盐的“小事情”放在心上,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着力解决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顽瘴痼疾”。同时,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从群众普遍关注、反复出现的问题背后查找制度机制弊端,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夯实基层治理“功能系统”,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维护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党员干部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群众的痛痒是什么?那就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干部要在学习党史、感悟党史中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增强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能力。面对群众的利益损害,党员干部要有“坐不住、吃不下、睡不着”的责任意识,要把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回应好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让他们真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员干部要坚守人民立场,善走群众路线,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以实际行动造福人民群众,书写“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分答卷”。

 

   

“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关键在“实”

 

近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在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百年党史是一本生动深厚的党性教科书,也是镜照初心使命、映衬责任担当的宝贵素材库。党员干部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始终把人民群众扛在肩上、放在心中、举在头顶,以问题为导向,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争做“实实在在”的合格党员。

坚持“问需于民”,不搞“作秀过场”。人民群众是生活的先知,冷暖甘苦体会最深刻,群众对制定的政策特别是民生政策精不精准、成效好不好最有发言权,如果民生政策能够直指民生难点和痛点服务群众,就是好政策。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主动走进田间地头、街巷院落、工厂车间等一线问需于民,虚心向人民请教,积极拜群众为师,在实地调研中弄清楚哪些事项是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而不能待在办公室里拍脑门、听汇报、做决断,不能搞为民办实事的“作秀过场”。要坚持多一些立足长远的民生考量,少一些浮于表面的蜻蜓点水,认真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措施,有效实现决策与民意有效衔接,努力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现实需要,真正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问计于民”,不当“甩手掌柜”。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虚心问计于民,则能够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反之如果坐在机关“憋思路”,找几个谋士“凑点子”,再好的措施办法也难免脱离实际,最终群众不买账、工作难收场。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中要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问计于民,找准问题解决的堵点难点和关键点,研究制定问题妥善解决的对策办法并拉出“问题清单”,短期内能解决的“马上就办”,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跟踪推进”,不在落实环节当“甩手掌柜”。要担当起办实事办好事的职责使命,善观大势、善谋大局、善抓大事,注重集思广益,推动部门联动,强化群众监督,确保群众反映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解决“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信”,坚决防止和杜绝落实中“拈轻怕重”和“选择性执行”。

坚持“问效于民”,不造“政绩工程”。“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锤子买卖”,更不是“离柜概不负责”的推诿躲闪,其中的实际效果关键要通过一线检验、让群众来评判,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唯一标准。党员干部要坚持在为群众办实事中问效于民,持续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抓落实,保持“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做精做实做出成效,真正在为民办实事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盼愁”问题。要坚持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以百姓心为心,以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向往,坚决杜绝华而不实的“应景工程”、轰轰烈烈的“形象工程”、名不副实的“政绩工程”,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件事“办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各级各地要立足自身实际,担当作为、务实笃行,坚决杜绝“机械式”落实、“走秀式”调研、“选择性”检查,真正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件事办实、办好。

走村入户摸实情,杜绝“走秀式”调研。“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想问题、做事情的前提和基础。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必须要建立在全面、深入、客观的调查研究之上。要想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件事“办实”,首先就必须深入基层一线去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了解基层群众脱贫致富路上存在的“娄山关”“腊子口”,为办实事制定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各级各地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深入田间地头、矛盾一线倾听基层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发现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蹲点调查、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在听实话、察实情、求实效中找准工作的重难点和发力点。

因地制宜订方案,杜绝“机械式”落实。任何矛盾体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不同矛盾和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各有特点,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地区实际、生产生活现状,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时既要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也要注意特殊性,要充分考虑到地区、群众的特殊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把事情办实。各级各地要强化问题意识,聚焦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地区现实状况,深入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潜在风险,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防治盲目机械式的形式主义落实影响办实事的实效;
要强化结果导向,注重问题解决的实效,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地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件事落地落实。

扩点拓面实监督,杜绝“选择性”检查。考核督查是检验工作实效的“晴雨表”,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要利剑之一,督在实处、察在要害的考核工作能促使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相反,浮于表面、虚于形式的“走秀式”“选择性”督查则会严重挫伤干事创业者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各级各地要严格对照预期目标,对标时间节点,督促办实事者摒弃推诿拖沓的“慢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为群众办好实事;
要根据责任分工,对照责任清单,督促办实事者摒弃弄虚作假的“乱作为”,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为群众办好实事;
要全面对标底线标准,紧盯核心指标,督促办实事者摒弃敷衍塞责的“不作为”,以“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责任感为群众办好实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需聚焦“三度”

 

“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环节”和“规定工作”,党员干部要在勤学勤思中将学习能力转化为实践能力,充分掌握党的思想精髓和实质要义,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聚焦“三度”,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根本目的,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任务要求。

聚焦“准度”,以问题为导向。“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首要和关键在于知民忧、解民情,党员干部要坚持摸清“家底”,牢牢掌握群众的意愿和诉求,以问题为导向,以客观规律为准绳,以群众所思所盼为出发点,要避免“自以为是”的“办实事”,形成新的“形式主义”,产生“添堵添乱”的“怪象”。党员干部要坚持沉下去研究,静下来思考,找准问题的“病症”和“顽疾”,善于发现问题,深挖本质和源头,理清问题思路,做到分类管理、“照单开方”,实现“对症下药”,切实打准问题和难题的“要害”,逐个击破。

聚焦“力度”,以群众为主体。“我为群众办实事”要坚持以群众为“主体”,要抓在经常和日常,将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锻造出优良的工作作风,敢于攻坚克难,要坚持以民生实事为“紧箍咒”和“高压线”,做到“严”字当头,时刻绷紧作风“弦”,做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做“场面功夫”,不搞“虚情假意”,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要避免“一阵风”式的应付了事和“蜻蜓点水”,做到以清廉和奋进的姿态投身于为民服务当中去,以实干创实业、树新风、出实绩。

聚焦“温度”,以民生为核心。“我为群众办实事”要以查不足、找差距、补短板为重点,紧扣中心工作,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关键环节,找准薄弱点,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乱象”,防止“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坚持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不做“表面功夫”。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前瞻性”将制度机制同问题分类处置结合起来,拔出“病根”,做到想深一步,做深一层,着力打通“堵点”和“难点”,破除“阻碍”,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长效机制,在知行合一中形成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实谋深。

党员干部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和内容,深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力量,续接红色精神,深入基层一线,以群众口碑为“刻度尺”,做到分类实施、精准有效,形成党员干部聚力、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推荐访问:我为 心得体会 汇编 20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本文来源:https://www.sh-renlong.com/xindetihui/260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