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盛茂公文网!

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6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0-22 08:45:24

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6篇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 1某某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6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6篇

篇一: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

某某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非贫困户不产生新的贫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全力推进“四个转变”,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不动摇,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以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以提高脱贫攻坚实效为导向,狠抓脱贫工作措施不减力、扭住农民增收这个重点不动摇,凝聚合力,克难攻坚,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短板和明显弱项,聚焦特殊困难群体,下足绣花功夫,抓细抓实“一户一策”,帮助每一户贫困户巩固脱贫成效,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与扶志、扶智

  2 相结合,持续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质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生活保障水平,确保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

 (二)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已脱贫户和非贫困户因病、因学、因灾等原因导致收入和生活保障水平下滑的基本信息,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和信息共享共通。

 (三)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在攻坚期内持续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增强脱贫人口脱贫的稳定性。开展贫困边缘人口识别帮扶工作,有效防止新的贫困产生。

 (四)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统筹财政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用于防止返贫致贫工作。

 三、对象范围 主要对象:全区历年脱贫户中,因病、因残等致贫存在返贫风险的;未建档立卡的农村居民户籍人口中,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等导致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

 重点关注工作对象收入和保障情况:1.是否存在收入不达标或明显下降、来源不稳定(比如外出务工人员突然无务工现象等)、渠道不合理(比如无产业或产业规模小、无就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少、主要来源为政策兜底)等返贫、致

  3 贫风险。2.是否存在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负担重、产生债务且无力化解等返贫、致贫风险。3.是否有因灾或突发事故等情况,造成家庭生产生活水平急剧下滑(比如火灾房屋受损或无房,交通事故、突发重病造成无劳力、无经济来源)等返贫、致贫风险。

 四、重点工作 (一)

 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认真落实贫困人口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对已脱贫退出的农户,根据其短板弱项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防止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做到应纳则纳、应扶则扶,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统筹摸排梳理,根据脱贫户需求,全面落实扶贫小额信贷、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在此基础上,紧盯“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和巩固提升计划落实,探索推行各具特色的补贴、奖励、支持政策,合理安排扶持项目资金。探索出台发展特色种养业相关奖补激励政策,为贫困户增收提供有力支撑;研究出台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务工奖补政策,对获得国家认可技能证书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对聘用贫困户务工就业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给予奖补;在现有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更加优惠、更有效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的扶持政策,降低因病因学因残因灾造成的返贫风险。

  4 (二)

 坚持脱贫不脱帮扶。区直各部门单位和广大帮扶干部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对照“五个一批”落实好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保障需求。要完善帮扶工作体系,配足配强扶贫一线队伍,做到人员、责任、措施、效果四个到位。要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配合做好帮扶力量整合优化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时总结、广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增强群众致富信心。抓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动态管理等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动态。统筹抓好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资金拨付、使用到位。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制定完善到村到户方案,做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统筹做好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转工作,因户因人提供就业服务,实现有输出意愿的劳动力应输尽输。坚持危房动态排查常态化,随发现、随整改,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严格落实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全面监测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就学情况,指导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保障等工作。持续落实好省定 50 种重大疾病集中救治、慢特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各项措施,积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精准识别认定兜底保障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不错不漏。

  5 。

 (三)坚持脱贫不脱责任。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镇村抓具体和五级书记抓的要求,继续实施以上率下,示范推动。严格落实《马村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18 年工作要点责任分工》(马脱贫办〔2018〕2 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机制 压实责任 确保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关要求》(马脱贫组〔2018〕11 号),进一步靠实区直各单位、驻村工作队、村级责任组职责,树立底线思维,强化压力传导,形成层层担责、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帮扶干部每季度至少要上门回访 1 次,及时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帮助。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履行督促检查、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对脱贫攻坚工作中思想认识不到位、作风不严不实、责任落实不力,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敷衍应付、弄虚作假、懒政怠政等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和问责追责力度,以严厉的追责问责倒逼各项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

 (四)坚持脱贫措施接地。把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作为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关键举措,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切实加强动态管理,继续深入贫困户摸底调查、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对帮扶意愿和脱贫需求发生变化,原有帮扶措施、保障措施难以落实的,按照既保持连续性又体现新举措、既注重补短板又确保不漏项的原则,对“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进行调整完善,帮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

  6 真贫、不返贫,直至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精心研究上级政策,找准国家扶持政策项目与贫困户脱贫需求的结合点,围绕扶贫产业培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自我能力发展、兜底保障等短板弱项,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切实将各家各户脱贫目标、脱贫措施落实落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面落实省上关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优先全力保障“一户一策”项目资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区财政资金整合力度,调动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参与精准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抓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精心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乡村振兴的资金投入、项目安排、政策举措优先支持贫困退出人口,用乡村振兴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认真研究国家、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导向,提前谋划、储备、上报一批项目,争取获得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六)培育富民增收产业。按照《马村区打好产业扶贫硬仗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全面对接“一户一策”

  7 产业发展计划。一是结合我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推进供给侧改革,支持贫困户发展优质林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增收基础。二是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完善蔬菜冷链物流网络,支持贫困地区实施产地预冷工程,大力开发速冻蔬菜、鲜切蔬菜、脱水蔬菜、蔬菜饮料等精深加工产品。三是发展电商产业。对贫困户、专业合作社等开办网店给予适当补助和贷款扶持,着力帮扶有特色、有产业、有需求的贫困村建立电商营销企业或网店。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就摸底排查,对有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开展免费培训,帮助其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就业。四是加快推进科技扶贫。组织科普进贫困村专场活动,组织企业建立一批科技脱贫攻坚就业基地,组织实施脱贫攻坚网络平台服务行动,为贫困村定向推荐实用科技致富项目。

 (七)着力提升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改变群众的依赖思想和守旧意识,逐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脱贫。积极落实“两后生”政策,根据个人意愿,采取就业创业培训等方法,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着眼产业带动就业,积极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针对性岗前培训,帮助群众实现就业。结合家庭服务业发展,强化家政服务、月嫂保姆、养老护理等就业培训,开发利用好公益性岗位,提高群众就业能力,力争建成“扶贫车间”3 个,吸纳贫困户稳定

  8 就业 100 人以上。整合人社、扶贫、农业、畜牧、商务等部门的培训政策,积极组织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实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在每村培育 3-5 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每人平均带动贫困户 5 户以上。深入实施“精神扶贫”工程,采取乡村巡回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开展脱贫致富典型宣传,激励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实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通过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八)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支柱。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村入户,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苦干实干的优良传统,广泛宣传婚育新风、孝老爱亲、家庭美德、脱贫光荣等内容,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腐朽文化侵蚀,积极倡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深化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平台,全力提振贫困群众感恩奋进、自力更生的强大力量。组织实施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自觉抵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切实减少贫困群众搭情送礼支出、婚丧嫁娶支出、高价彩礼等非正常支出,坚决杜绝和抵制赌博支出和非法集资支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因病因学因房因婚因灾及突发事件返贫风险。全面推

  9 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切实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和农村非法宗教活动,确保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帮扶责任。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暑,确定具体负责领导,抽调骨干力量,加强整体谋划和阶段性策划,围绕贫困户脱贫后续发展做好通盘谋划,明确帮扶责任,确保取得帮扶成效。

 (二)围绕攻坚重点,精心组织策划。各部门单位要紧围绕脱贫攻坚重点工作,既要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做好脱贫攻坚措施的足额落地,又要组织好日常宣传、引导、帮扶工作,做到长流水、不断线。各帮扶单位要突出重点、发挥特色、各展所长,对帮扶的贫困户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准施策,确保贫困户脱贫后稳定增收。

 (三)严肃责任追究,强化制度建设。由区纪检委、区巡察办、区扶贫办等部门单位牵头开展监督检查,对工作措施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突出整治扶贫开发领域违规违纪违法、弄虚作假等行为,及时通报,既追究直接责任人

  10 的责任,又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并注重建章立制,把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问题、显性问题与深层次问题、特殊性问题与普遍性问题结合起来,巩固脱贫基础,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某某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 年 6月 25 日

篇二: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

关于建立防范返贫机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 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当前阜阳市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成果来之不易,要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防返贫、稳脱贫尤为重要。为更好助力全市脱贫攻坚提质增效,由聂磊主席带领的专题调研组,紧扣‚建立防范返贫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题,先后到部分县市区和省内有关县市调研考察,多次召开座谈研讨会,组织开展多层次联动调研和相关子课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阜阳市委、市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底线工作任务和首位工作安排,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精力投入,攻坚克难,已完成 243612户 710675 人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由 12.8%降至 3.39%,成果显著。坚持精准施策,提升脱贫质量,加强返贫治理。全市共有返贫人口 108 户 343 人,其中 2015 年返贫 2 户 4 人;

  2 2016 年返贫 75 户 224 人,2017 年返贫 31 户 115 人,2018年无返贫人口,返贫现象有效遏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范返贫取得了突出成效,但面对‚2020 年之前,扶贫工作由全面推进向深度贫困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速度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形势,带着对‚后2020‛时代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在防范返贫、防止贫困新增、提高脱贫质量环节,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关注因病因残返贫致贫群体方面

 1. 我市返贫户中因病因残返贫比例较高。返贫原因主要包括因病、因残、缺劳力、缺资金等,主要集中在因病因残,尤其是因病。全市 108 户返贫人口中,因病返贫 76 户,因残返贫 14 户,占全部返贫人口的 83.3%。(见图 2)

 2. 我市新增贫 困户因病因残致贫占比较大。2018 年动态调整,全市共新增贫困户1790户5540人,其中因病致贫1367户 4328 人,因残致贫 212 户 649 人,占新增贫困户总数的88.2%。

 (二)提升脱贫质量方面

  3 1. 部分帮扶措施稳脱贫效益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到户特色种养产业项目规模较小;部分项目可持续性差,有的贫困户仅为获得产业补助而申报。虽然我市针对贫困家庭开展大规模多频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但实用性和针对性还不够强,培训方式内容不够丰富,贫困人口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金融扶贫政策效益未有效发挥。以合作经营分红模式给予贷款贫困户每年约 3500 元共计三年的收益,虽较为稳定,但深层次上仍是帮扶的‚单项传导‛。

 2. 重质量、看长远的观念还未完全树立。个别地区未跟上脱贫攻坚工作新形势,在政策宣传和落实上,仍以完成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策设置和实施注重短期效应,在收入达线上做文章,还未真正向注重脱贫质量效益转变,一旦标准设置发生变化,脱贫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三)强化产业基础方面

 1. 产业导向不够明晰。当前扶贫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存在完成任务的突击式发展现象,有的地方不知道发展什么产业,扶贫产业选择难、发展难;政策差异化水平低,产业资金导向性不足,有的贫困村之间的产业发展结构较为雷同,后续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加剧;有的农业产业项目对产业融合功能和带动效应评估研究不足,发展单向性明显,在遇到困难时转向困难,风险较大。

  4 2. 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参与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8424个,带动贫困村 516 个、贫困户 26.5 万户,是脱贫攻坚的有力力量。但目前利益联结大多方式简单,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贫困户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怕担风险,对贫困户能力无信心,积极性不高。部分经营主体只看中各类政府补助资金,没有形成真正可以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的机制。

 3. 扶贫车间有待完善。运营的就业扶贫车间多以微型企业为主,实力不强,个别企业季节性用工较为明显,带贫效果不稳定。个别乡镇、行政村引入企业把关不严,企业质量不高,甚至存在部分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等问题。部分县市区就业扶贫车间管理、运营统筹不力、责任不明,后续服务无保障,一方面部分扶贫车间无法运营、资源闲置,另一方面部分有发展需要的企业入住无门。

 (四)健全政策保障体系方面

 1. 政策衔接谋划尚未明确。当前只明确‚攻坚期‛即到2020 年,享受政策不变,对一些关键政策的衔接谋划尚未明确,如健康脱贫、教育扶贫等政策。我市因病返贫贫困户大多为 2014、2015 年脱贫户,他们不享受‚351‛‚180‛健

  5 康脱贫政策,而今年度返贫零发生的主要原因得益于‚351‛‚180‛政策的有效实施,由此说明健康脱贫兜底政策的重要性。如果攻坚期后关键政策退出,返贫风险将会加剧,这也是基层干部和患大病的贫困群众的最大忧虑。

 2. 对边缘群体政策覆盖面不够。构建防范返贫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格外关注和重视的不仅仅是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还有随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陷入贫困状态的边缘群体。这些边缘群体由于其未能满足相关的扶贫标准而未被纳入贫困户群体,一方面,他们相对于普通村民而言,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较差;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无法享受相关扶贫政策,实际生活状况可能会比享受政策优惠的贫困户群体差,抗风险能力弱、致贫风险高。

 3. 保障水平有待提升。作为阻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关键,健康政策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如附件中,各县市区都出台了针对 2014、2015 年脱贫户和非贫困户的相关政策,但标准不一,保障水平与患病群众的期盼和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五)激发内生动力方面

 1. 部分贫困主体参与度不够。当前,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各级党政部门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6 物力财力,贫困户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扶贫重心本是让大部分贫困户更好地利用扶贫资源进行自身能力和思想重塑,但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少数贫困群众缺乏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出现了安贫心理和被动扶贫现象。

 2. 思想陋习急需破除。个别贫困户依赖思想严重,遇到困难首先考虑的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问题,而是先看政府、村委会甚至社会力量能够解决多少,一旦外力减少,较容易导致返贫。个别贫困户在获得利益时的‚炫耀‛状态,不但在贫困户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使非贫困户产生了不平衡心理,成为触发农村社会其他矛盾新的冲突源。皖北地区特有的分户致贫现象突出,在从众心理影响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愿履行赡养义务,把赡养责任推给政府和村组织;一些父母不履行法定抚养义务,造成困境儿童现象凸显。此外,以群众满意度为首位的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等靠要‛思想的滋生。

 3. 村级组织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当前,村级组织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干部为脱贫攻坚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成绩和精神都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面对高度责任和强度工作考验,部分村组织软弱涣散等短板问题暴露明显,有的出现能力危机,不会干、效率低;有的担当不足,不想干、‚往后站‛,没有发挥应有的组织合力和战斗堡垒

  7 作用。由于待遇低、压力大等,后备干部流失率、流动率高。集体经济组织保障能力偏弱,自营收入比重不高,内生增收能力不强,村级光伏收益、集体资产拍卖、租赁收入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绝大部分,收入渠道较为单一。

 三、对策建议

 ‚限时脱贫不是暂时脱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决胜期,建立防范返贫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实现脱贫与防范返贫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抓住脱贫攻坚期难得的政策红利,打好‚组合拳‛,以脱贫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为乡村振兴做好铺垫,为‚后 2020‛时代未雨绸缪。

 (一)预警监测,分级管理,强化先期预防

 1. 建立预警监测‚扶贫云‛平台。系统设计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采集整合脱贫对象的健康医疗、教育等生产生活数据以及社会灾害数据等数据源,实现对已脱贫对象的持续跟踪监测,进行综合建模评估,对即将达到返贫条件的已脱贫对象进行预警。适应精准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需要,将卫生与扶贫信息在大数据平台上进行有效对接,做到‚卫生云‛和‚扶贫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及时监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的健康动态以及医疗费用支

  8 出情况等数据,逐步形成患病群众的病情信息和治疗情况在线随时可查询、可追踪。

 2.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建议组织有关部门、基层党组织和社会评价机构加强扶贫领域风险防控研究,对可能出现的返贫风险进行分类,着重建立产业发展风险防控机制、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农业保险服务机制、脱贫户返贫风险防范机制等,形成风险防控目录,建立返贫风险防控台账,对脱贫人群的抗风险能力进行分类,细化责任目标,建立风险防控应急预案。

 3. 建立‚三级风险、三色管理‛的防控体系。借鉴外地经验,对脱贫户实行三级风险防控。根据脱贫户现有的产业、就业及家庭收支状况,综合判断其脱贫的稳定性,划分三类返贫风险等级:极易返贫户、容易返贫户、不易返贫户。按照风险级别高低,在台账建立过程中分别实行红色、橙色、蓝色三色服务管理。对于一级风险户,在措施上以‚帮‛为主,逐步由‚帮‛向‚扶‛过渡,重点在发展上扶持;二级风险户在措施上以‚扶‛为主,逐步由‚扶‛向‚引(引导)‛过渡,重点在能力上扶智;三级风险户在措施上以‚引‛为主,逐步由‚引‛向‚送‛过渡,重点在思想上扶志。

 (二)政策先行,长效衔接,织密保障网络

  9 1. 提前谋划衔接项。把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探索长效机制。一是提前谋划关键政策2020 年后的衔接事项。尽早研究‚351‛‚180‛健康脱贫等政策在 2020 年后的衔接问题,跟踪评估政策效果,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二是继续完善重点领域部分政策。处理好教育、产业等政策短期与长期的衔接,当前应守住底线攻克 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长期则需警惕‚悬崖现象‛,防止政策原因引起的返贫问题。三是打好政策补丁,加强对边缘人群的优惠政策体系设计,系统摸排边缘人群,精准分类,精准施策,防止新的贫困现象发生。

 2. 完善兜底保障。健全特困人员兜底保障机制,加大集中供养力度,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特别是精神残疾、智力残疾、瘫痪半瘫痪等重症对象的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基本信息动态管理,健全救助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细化临时救助对象认定办法、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及时兜住困难群众生活底线。

  3. 强化医疗保障。一是构建多层次‚因病致贫返贫‛治理体系。以医疗救助制度为基础,新农合制度为主干,医疗大病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为补充,引入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

  10 救助为再补充,加强衔接,形成医疗保障合力。二是针对各县市区标准不一的现状,建议由市级层面出台指导意见,规范统一各县市区非贫困人口省内就医保障标准;建立重特大疾病省外就医保障政策,对按规定程序进行转诊的贫困人口、非贫困人口省外就医给予及时救助;参照‚351‛‚180‛一站式结算模式,在市域范围内实现非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结算。三是开展精准康复工程。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和临床治疗相关辅助器具范围,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纳入医疗保障范围。

 4. 探索完善‚精准扶贫综合保险‛模式。探索完善以综合保险项目向贫困人口提供全方位保障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结合实际,试点推广。由政府主导、保险运作,建立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的制度性安排,将产业脱贫、健康脱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针对贫困人口农业生产、财产安全、意外伤害、疾病住院等风险提供综合保障。通过保险介入政府扶贫救助领域,增强专业服务力量,强化救助针对性,拓宽保障覆盖面,填补贫困人口省外就医保障等扶贫政策‚真空地带‛,着重化解造成返贫和影响脱贫的各类风险。

 (三)产业为基,利益联结,激发发展动能

 1.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完善‚主体+农户‛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土地经营

  11 权股份合作等方式,扶持贫困人口就业。二是完善‚主体+集体经济+农户‛模式。探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及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改革。三是完善‚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实践‚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的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探索设立‚公益股‛‚扶贫股‛等,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实现‚耕者有其股‛。

 2. 推进扶贫车间对标升级。一是做好招商。督导各县市区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交通区位、人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好‚入口关‛。二是做好提升。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和资产收益,统筹做好供电、供水、排水、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做好服务。加强统筹管理和后续服务保障,建立资源配置优化机制,为闲置的扶贫车间及时引入新项目,实施‚腾笼换鸟‛,提升运营质量。四是做好结合。加强运营项目与本地资源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在完善加工车间的同时,探索种植车间、养殖车间等新模式。

 3. 建立健全产业扶贫支撑保障体系。撬动‚金融+‛普惠扶贫新动能,建立健全扶贫小额信...

篇三: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

与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15·当前防止返贫面临的风险点及对策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崔学华摘要:当前,脱贫摘帽接近尾声,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及风险点,必须健全机制,完善对策,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关键词:防止返贫;健全机制;风险点当前,脱贫摘帽接近尾声,脱贫难度越来越大,脱贫成本越来越高,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及风险点,必须健全机制,完善对策,有效防止返贫。一、当前防止返贫面临的突出问题与风险点(一)因病因灾返贫问题最为突出据统计,各地脱贫户因病返贫比重高达75%,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019 年河南省因病因残返贫人口占比高达 85% 以上,是数量最大的返贫群体。这些贫困家庭需要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还需要捆绑其他家人照顾患者,造成了“一人生病,全家返贫”的现象。调研中发现,一些贫困户由于疾病、残疾、上学或者缺少劳动力造成的贫困,经过一两年之后,病人去世或者学生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但是贫困户仍然没有脱贫,说明对贫困户的动态管理不够认真,没有及时调整脱贫名单。也有一些脱贫户,由于临时的天灾人祸,因病因残返贫,还没有重新调整为返贫户。要对因病因灾返贫问题持续关注,及时更新脱贫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二)扶贫产业带贫作用不强产业扶贫仍然是全省脱贫攻坚中的短板问题。一些地方县域支柱产业、乡镇特色产业谋划质量不高,一些地方缺乏竞争性强、附加值高的二、三产业,一些地方产业扶贫项目占比小、带贫能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利益联结不紧密,部分贫困户很难依靠产业项目获取稳定收入。还有部分贫困县的产业扶贫项目仅仅“一股了之”,贫困群众参与度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干部还没有树牢精准的理念、没有具备精准的能力。还有一些贫困县摘帽后,脱贫攻坚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减弱,对扶贫产业和集体经济重视不够,扶持不足,巩固脱贫成果的措施没有及时跟进,甚至出现脱贫即脱帮扶的现象。2020年由于疫情灾情影响,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亏损严重,部分职工的返贫风险加大。(三)稳定脱贫质量不高部分贫困村出现质量不高、脱贫户人均收入较低、帮扶措施可持续性较差,造成一部分脱贫户返贫。一是部分贫困户脱贫把关不严,“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等现象不同程度依然存在,成为返贫的潜在风险。通常表现在帮扶方式比较简单,主要是送钱送物,重输血轻造血,激发贫困户主动脱贫能力不强,不符合稳定脱贫的内在规律,脱贫质量不高,返贫风险较大。二是部分脱贫户增收渠道单一,需要重点给予监测关注。这部分群体是人均纯收入较低的脱贫户、转移性收入占比较高的脱贫户、劳动力系数低而且未享受保障政策的脱贫户、家庭成员中有大病病人的脱贫户、扣除资产收益分红后人均纯收入较低的脱贫户、家庭成员均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力的脱贫户”等 6 类返贫风险较高的群体,是当前防止返贫的重中之重。三是有些脱贫户稳定就业难度较大,自身没有一技之长,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不佳,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不足等,导致贫困户稳定就业难度较大。调研中发现,有些贫困户之所以能够脱贫,主要得益于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性岗位,还有些老弱病残的贫困户得益于政府的兜底保障,这些转移性收入占据了 60% 以上,其中稳定就业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较低,总计不超过 18%,增收渠道依然狭窄,脱贫质量较低。2020 年由于全球疫情、灾情以及出口企业关税限制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很多企业勉强维持运转或者已经关门倒闭,造成外出务工人员难以就业,导致部分脱贫人口再次返贫。(四)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政策深得民心,确实给贫困户带来了真金白银。但是,一部分贫困户依然缺乏内生动力,主动脱贫意识不强,被动接受教育培训。调研发现,主要是贫困劳动力在思想观念、教育水平、文化技能、身体健康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技能培训和就业求职上存在“不愿学”和“不愿干”的问题。农村有能力的劳动力已经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多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或者孤寡老人,他们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不强。所以,多数基层政府组织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通常是走走过场,组织难度大,培训效果不理想。还有一部分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足,很难激发贫困户的发展自信心和内生动力。还有些贫困户返贫是由于存在“福利依赖思想”“懒汉思想”等贫困文化。这些脱贫户“坐、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贫困户不急”的问题。这些贫困户被动脱贫后,致富能力仍然很弱,一旦遇到疫情灾情,很容易成为返贫户。以上这些群体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中最大的风险点。二、健全防返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一)健全基层党组织,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中央以及各级党组织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要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不动摇,“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建立一支能打善战的基层党组织队伍,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实现稳定脱贫防止返贫。南阳市内乡县长杨曙光创建的“党委政府 + 金融机构 + 龙头企业+ 合作社 + 贫困户”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让很多贫困户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增强了发展自信心和内生动力,很多贫困户拿到分红后去发展新的产业。这种扶贫模式在全国 8 个省份31 个贫困县复制推广,吸引国际组织关注与合作,展示了基层党组织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展示了一份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美丽画卷。(二)检测跟踪,强化脱贫动态管理防止返贫,首先要把握好“脱贫关”,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当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数字脱贫”“被动脱贫”等问题,最终影响脱贫质量,造成脱贫户的返贫风险。一定按照制度要求,严格执行贫困户退出标准,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和政绩脱贫,强化监管程序,严格考核标准,坚决把好“脱贫关”。其次,要对脱贫户定期回访,发现返贫户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对脱贫村定期开展回头看,查找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防止贫困发生率反弹,防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滑坡;对所有摘帽县开展质量评估,组织权威的扶贫专家进行高质量验收,防止外行人员走过场,评估质量大打折扣。同时要检测跟踪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三)志智双扶,增强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关键要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志智双扶,不仅要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意识和信心,还要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能力和素质。河南省封丘县创新运用“扶志扶( 下转第 27 页 )

 经济与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7·业、文化旅游、大数据、电商、高新技术产业、光伏发电。南虎滩村在脱贫攻坚中,建有 12 座春秋大棚,占地六亩,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每年可为村贫困户带来总计两万元收入。建有 90KW屋顶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 万元收入。把本村 400 平方米空闲办公楼进行出租,年收入资金 4 万元。2019 年本村开始试种植 15 亩藜麦,最后为种植贫困户们带来 2.25 万元收入。东王村德国小香葱种植见成效,带动村里一批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扶贫工作组、村两委经多方考察论证与村民商议决定参与德国小香葱种植项目。2017年项目正式启动,村党支部通过积极争取农业等有关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以入股的形式先后投资 15 万元参与了项目的经营管理,并通过从村民手中依法依规、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流转,获取土地承包租赁经营权的方式,完成了小香葱 100亩的种植规模。除去成本和其他费用,农民净收入可达 70 多万元,占总收入的 50%。参与土地租赁和田间种植管理的农户,出租土地每亩可收入 500 元,在种植基地务工的农民还有日薪 80—100 元的稳定收入。目前,东王村共有 47 户村民参与土地流转,其中贫困人口 38户,有 80 多人在种植基地务工,个人年均收入近8000 元,村集体经济当年也实现了“零”突破。各村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好的致富经验,东王村可以学习南虎滩村的屋顶光伏发电,南虎滩可以借鉴东王村的德国香葱种植,还可以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餐饮业。经济发展,自然会吸引在外乡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经济发展,将会有更多资金进入产业发展环节,形成良性循环。(4)坚持健康扶贫,提高标准,扩大范围,一站服务。在吕梁,因病致贫的家庭达到 12.51%,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吕梁紧扣减轻贫困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这一主题,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下发了《健康扶贫若干意见》《加强对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脱贫的实施办法》《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帮扶方案》等政策文件,出台了医保付费、健康教育等 22 个高含金量的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住院患者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办理出院手续时患者只需缴纳自付费用,其余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再与医保、商业保险、民政等机构进行结算,为贫困群众看病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社会保障兜底让农户享受养老、医保、低保、五保、临时救助、公益性岗位、社会帮扶救助。南虎滩全村享受养老金 39 人、政府代缴医保146 人、低保 46 人、五保户 13 人、政府代缴养老保险 146 人、残疾人政策 5 人。(5)坚持教育扶贫,助推脱贫致富。山西省吕梁市以全市 13 个县、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所有适龄人口为对象,建立信息库,对子女就学、升学、就业、创业进行全面帮扶。仅大中小学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全覆盖一项,市、县财政每年就要投入 6000 多万元,今后吕梁市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与方山县职业中学对接,持续进行职业教育帮扶。在教学及实训室建设方面,校长带队进行实地调研,共同商议精准扶贫对策。在学生管理方面,将学校成熟的“7S”学生管理办法引入对方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根据对方学校的专业设置,结合学校核心专业建设,进行师资双向交流,为其进行教师的理论和实训培训,指导其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招生就业方面,帮助对方与学校合作企业进行联系,安排学生定岗实习及定向就业事宜,带动学校发展。(6)坚持依靠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把培训农民作为扶贫一项内容,让农民掌握农业科学技术作为主业,再学习一技之长作为副业,既能学会科学种植增产增收,又能靠副业进行经济创收,提升村民自主脱贫能力。脱贫攻坚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必须尊重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扶到群众的“需”上,“根”上、“点”上、“心”上,坚持真正落实好“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才能赢得民心民意,得到百姓认可。参考文献[1]桑莉媛.吕梁市离石区:大数据支撑资源型地区“换道领跑”.学习强国[J].山西学习平台,2020.08.18.[2]李永清,张福生.脱贫攻坚发展生产的路径 — 科学技术引领支撑特色产业开发建设[J].经济师,2019(12):44-45,47.( 上接第 15 页 )智、扶技扶艺、扶岗扶业”培训三部曲,通过“一联二会三榜四有”工作模式,深入开展扶志扶智工作,即以“一名乡贤”为纽带联系贫困户,以“教育培训会、德行评议会”为载体培育脱贫户,以“贤能榜、先进榜、后进榜”亮德为手段激励贫困户,最终把贫困户培育成为有理想、有志气、有能力、有成效的“四有”脱贫户。这一模式值得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扶持力度。尤其是在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学校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高考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贫困地区孩子的升学渠道,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让教育成为稳定脱贫的有力杠杆。(四)产业扶贫,持续增加脱贫收入抓好产业扶贫,各地要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旅游、光伏、电商等扶贫产业。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及时调整企业和项目,提升扶贫带贫效益。通过生产资料入股、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等方式,确保贫困户都有稳定收入来源。要把产业扶贫作为各类帮扶工作的重点,注重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作用。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吸引部分企业在县域领域设立分厂,加大对本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然后就地就业,实现务工和务农相互补充,工作和农活互不耽误,就业和顾家双赢。同时,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力争到 2020 年底,实现有信贷需求且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应贷尽贷。(五)兜底保障,确保特困户不返贫加强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衔接,确保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当年脱贫线。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三重医保、三重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解决脱贫人口因病返贫问题。聚焦特殊贫困群体,加强综合性保障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贫困重度残疾人口集中托养、邻里照料等模式。各地陆续开展的医养结合模式,邻里助养模式、日间照料模式以及部分医疗机构开展的集中托养模式,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目前存量贫困人口中重度残疾人员(包括重度精神残疾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治疗和托养问题,其中大部分属于鳏寡孤独失能老人,建议各地出台相关政策,解决这类人群的生活日常照料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确保部分特困人员稳定脱贫。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2020年度创新工程项目“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A38)”的阶段性成果。

篇四: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

谢嚣怎样防止返贫?文/本刊记者王芳^n果说脱贫是一场攻坚的硬仗,是一场速决≯H战,那么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更是一场持久战。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89万人,5年来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3.1%。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8%。至此,贫困人口由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底的3046万人,近70%的贫困人口已经顺利脱贫。攻坚战近半,成绩显著,看似胜利在望,实则难度不小。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脱贫攻坚做出新的部署。2020年之前,扶贫工作由全面推进向深度贫困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速度向提高质量转变。而不返贫则是考验脱贫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这项工作宜尽早开展全面系统的调查论证,提出精准策略,精心部署,有序进行。去年两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直面该命题: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返贫压力缘何越来越大?要有效地提高扶贫质量,防止发生新的返贫,首先要深入了解返贫的相关数据,不同区域发生的返贫情况。有多少是脱贫后返贫,有多少是新增贫困人口,每种返贫原因的占比有多少?哪类人发生返贫风险较大?都值得深入研究,以便做出精准的预判。“从区域和人群分布上看,新增贫困户大部分存在于西部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县中低收人人群。”20 1 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通过数据比对,向《经济》记者表示。国家统计局2014年-2015年对来自于全国600万方数据

 多个贫困县、6万多个样本户的贫困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新增贫困人口中,一类是2014年摆脱贫困2015年又返贫者,占比为41%;另一类原来属于非贫困户,2015年新进入贫困的,这部分占比为59%。例如,2014年年底脱贫的接近70%,而在2015年年底贫困人口中又有接近60%是新发生的返贫人口,大出大进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目前,低收入农户平均收入水平已经接近全国扶贫标准,如果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不能有效增加,那么有可能出现一边扶贫一边产生新的贫困人口的局面。2017年1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指出,中国低收人农户收入增长乏力,返贫压力上升。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曾指出:返贫其实不是“返贫”,现在有很多地方说返贫率高,那是没有根本脱贫。贫困群众经济实力薄弱,脱贫质量不高不稳定,贫困的阴影就会再次侵袭。“分析返贫压力上升的原因具体有几种类型。”曾去甘肃、宁夏调研贫困和返贫情况的李实,对容易出现返贫风险的情形向记者分析道,一是因病返贫;二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收入减少;三是因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造成的农业收入减少;四是贫困户转移性收入下降。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吴国宝向《经济》记者表示,政府安排直接用于扶贫开发的扶贫专项资金明显高于国家财政支出平均增速的速度增长,使得一般性预算支出与低收入人群(重点是农村低收入人群)福祉相关的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退耕还林、扶贫和农村危房改造、农业补贴等增速减缓甚至下降,影响到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补助。低保是最明显的一方面。产业扶贫市场风险怎么解?“致贫原因不除,可能随时会出现返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曾经指出。从2015年脱贫人口的收入结构可以看出,工赞陛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最多的是经营性收入,增长了2000多元,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都接近1000元。而从返贫数据来看,变化最大的也是经营性收入。因此,市场因素对于返贫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根本之策。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教授郭建字长期关注研究农业产业化,她向《经济》记者表示,目前在我国人口中仍有一半是农村人口和18亿亩耕地的国情下,我国的农产品供给能力很强,凡是市场需求旺盛的产品,就会诱发大量农户响应价格调节,增加市场供给,最终供过于求,以致不断出现价格与供给的市场波动。

 “目前各地都积极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产业跟风带来的同质化低效竞争,尤其是种植和养殖业,相似产业蕴含着供过于求的风险,比如晋冀陕甘等省都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核桃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尽管尚未进入挂果期,但核桃市场价格已经开始出现明显下降。有统计数据表明,核桃从2014年的每公斤53.1元,下降至2016年的每公斤31.7元,与此类似的产品还有红枣、羊肉、蔬菜等。”郭建宇说,如果出现供给过剩,贫困户将是首批受害者,直接影响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在远离都市圈的偏远地区,对市场信息反馈慢,产品销售成本高,解决“增收”问题难度更大。“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性导致的收入降低,解决起来比较困难。”李实建议,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可以根据价格波动影响收入的程度,制定最低价格的防范机制,可以设计价格保险机制。针对农民对需求的变动把握不准及个体化生产方式,政府和服务机构应及时发布价格信息,帮助农民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宁夏吴忠市同心县脱贫攻坚总督导马希丰从2008年就开始抓县里的扶贫工作,他结合工作实际向《经济》记者表示,从目前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看,强调最多的就是建档立卡贫困发万方数据

 生率不能高于2%(西部地区不能高于3%),对产业的评估没有提出具体的硬性指标;从实际情况看,基本上都是在贫困户收入方面想办法、做文章,在推进产业发展上用劲不够,发展不快。搞得好的地区虽然探索出了一些新路子,但还不够持续稳定。“不想脱贫”防火墙怎么筑就?稳定的收入靠稳定的产业和就业,产业扶贫是根本之策,但是在很多贫困地区受资源禀赋短期培育以及市场的改变,各个地区不得不在促进就业的同时靠加大转移支付的办法来推高收入,这些转移支付不仅仅指低保,也包括退耕还林、补偿生态等公益性岗位。范小建指出,这方面的政策需要稳定,同时必要的时候还要加强以发挥防止返贫综合性的兜底作用,但兜底性的措施多了,就会导致内生动力弱化的问题,解决内生动力的矛盾就变得更加突出了。尽管有些地区有些农户也脱贫了,但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一旦遇到突发的意外情况,这部分人可能会继续返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檀学文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提出在制度设计上的某种可能,即从贫困户自身发展角度,扶贫的结果除了脱贫退出和保障兜底,还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能脱贫这一类,例如1%。不能脱贫的含义是指既不能通过正常的扶贫措施脱贫,又没有资格享受兜底保障,他们是贫困人口中的后进者。如果接受不脱贫结果的存在,那么“等靠要”、不愿签字脱贫等现象将会大幅减少,以此倒逼贫困户积极行动起来,尽快加人主动脱贫的行列中来。如何用文化教育铲除返贫生存土壤?要实现脱贫的长效机制,文化和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也是从本质上改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思想,为脱贫致富提供不竭的精神粮食⋯一80 ECONOMY和动力。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统筹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宁,向《经济》记者介绍了他们在河北省阜平帮助当地进行以文化传承为主线的乡村建设工作,提出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理念。在具体实施中,结合复兴乡村传统文化,为每个村庄建设了文化场馆、电商培训、品牌的logo包装设计等,同时为贫困户培训劳动技能、增强他们脱贫信心。“设计团队长期住在老乡家,尤其是在房屋规划中加入中国传统农村元素的创意,老百姓看了方案以后签约率97.9%,他们很希望住进这样的房子里,不用政府领导去动员,他们觉得这样的村子就是他们想要的。”阜平人居环境改造项目既保留了乡村文化特色,又结合建设了美丽乡村,留住了乡愁,这种品质提升给村民们带来的骄傲自豪感,也提升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列举了教育扶贫在防止返贫中发挥的作用。“我去新疆调研的时候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很深,统战部副部长、原喀什地委书记史大刚同志告诉我,他们那里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南疆三地州地处祖国的边疆,形势很复杂。当地的老百姓基本上不会说汉语,在政府的支持下孩子们进学校读书学会说普通话。在脱贫攻坚战中,政府组织一部分学生去天津等城市上学就业,孩子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带回家乡很多新鲜的东西,老百姓的观念也慢慢发生了改变,觉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才能够让生活实现富裕。但是有一点值得关注,某些边疆的孩子到大城市读书回来后却产生厌恶家乡的情绪,需要探讨扶贫时期怎样正确引导他们为家乡脱贫出力。”精神文化扶贫是解决怎么想、怎么干,防止返贫的源头,但也要根据百姓需求来设计。在这一点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扶贫专家李小云强调:“农村精准扶贫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像农村存在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是缺少家庭温暖,不是缺钱,所以需要因人而异。”圈万方数据

篇五: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

说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是一场速决战,那么脱贫成果的巩固、防止返贫更是一场持久战。随着脱贫攻坚进程不断推进,如何巩固已“摘帽”群众的脱贫成果,正成为从基层到中央都要考量的问题。

 防止返贫,首先要聚焦“存在返贫风险、需要特别关注”的扶贫对象。一方面,返贫对象大多是由于脱贫基础不牢导致的。比如,部分已脱贫农户发展能力较弱,收入渠道单一,虽然脱贫但属于刚刚超过标准、“踩线”脱贫。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坚持“靶向治疗”。制定“一对一”解决措施,因人因户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兜底、产业倾斜、科技培训等措施,瞄准问题,坚决精准地打到十环上,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实效。另一方面,“等靠要”的懒惰思维,也给基层扶贫工作带来“破窗效应”,其他已脱贫的困难群众甚至受到这些“懒汉”的影响,存在“攀比悬崖”,容易滑入贫困线以下。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坚持“定位提醒”。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扩大贫困群众在扶贫项目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着力帮助群众愿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会脱贫。

 防止返贫,其次要把“防”的关口前移,端正“回头”姿势。当下,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脱贫攻坚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不到位、帮扶工作不够用心、“回头看”“回头帮”工作落实不力……“回头”姿势不端正也是导致“返贫”的一重要因素。“回头”就要把“防”的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并防控返贫苗头,决不让已脱贫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再返贫。对因灾、因病等返贫者做到早发现、早帮扶;织实社会保障安全网,保障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实现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时,在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后,要保证在攻坚期内原有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脱贫攻坚政策继续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

 防止返贫,最后要扎紧制度笼子,阻断“返贫”现象代际传递。要构建脱贫防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严格退出标准和程序,并且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是不是达到了脱贫的标准,退出是不是符合程序,要做好评估,数字是要核实的,社会是要公认的,结果是要真实的。形成动态评估、逐级上报、现场调查、落实措施等防逆机制链条,巩固提升已取得的扶贫成果,防止各类原因导致的“返贫”现象发生,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要强化督查考核,加大督查巡查力度,把防范贫困户返贫作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杜绝政绩脱贫、急功近利现象,对形式主义、虚报脱贫数据等问题进行追责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基层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就必须加强脱贫攻坚后续跟踪防范返贫,超常付出、拼搏实干,突出问题导向、狠抓主要矛盾,紧盯重点区域、持续攻坚克难,着力补齐短板、保证脱贫成色。

篇六:如何提高脱贫质量,防止和减少返贫?

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整改目标上再聚焦、扶贫措施上再精准、领导责任上再落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20 年,全县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4000 元,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39 个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

 二、紧扣增收入,狠抓产业就业创业和资产收益扶贫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摸清产业现状。大力实施设施蔬菜、水果、香菇、奶山羊、

 中蜂五项主导产业,量体裁衣优化产业,全面落实县委“522”产业到户惠农富农工程,组织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排查,按照《2019 年甘泉县农业产业建设暨巩固脱贫成果扶持办法》,充分调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发展中长期产业积极性,确保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占比只增不减。二是强化园区建设,巩固脱贫攻坚。坚持“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典型示范、项目配套、扩张规模”的思路推进产业扩能增效,全面完成300 亩日光温室、1000 亩大棚新建任务,建成关家沟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县打造 500 只以上奶山羊养殖小区 6 个,并配套解决鲜奶收集、运输、销售等问题,新增中蜂 1 万箱,食用菌50 万棒,全力做优特色产业,抢抓省市“苹果北扩”战略机遇,扩大苹果产业规模,建设翡翠梨示范基地 200 亩,新发展山地苹果 1 万亩,在太皇山打造千亩山地苹果生态观光采摘园一座,以圪崂村为中心打造千亩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一个,以刘老庄村为中心打造山地苹果经济带 5000 亩,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发展旅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结合全县旅游,加快甘泉大峡谷、劳山国家森林公园、石门豆腐小镇三大核心景区建设,充分利用良好自然生态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减贫带贫机制,发挥“休闲农业产业带”带动作用,探索打造因地制宜的以发展设施蔬菜、瓜果、苗木、花卉为主的休闲康养、观光采摘等多位一体的新业态,让贫困群众参与

 其中,受益其中,旅游公司要加快“扶贫产品展销馆”的建设进度,争取在 6 月份投入运营,作为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土特产的有效平台,使贫困群众获益增收。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一是继续开发公益专岗和特岗,在城市环卫、道路养护、交通协管、物业保洁、护林防火、民营企业、全域旅游等领域,重点解决易地移民搬迁户、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做到扶贫公益性岗位只增不减,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 1 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0 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在原有菜、畜、果等农业产业培训项目的基础上,按需开展技能培训,重点开发月嫂、剪纸、汽车驾驶、家政服务等切合实际的实用技术培训课程,不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发挥行业、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创造发展就业条件,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四是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对符合补贴条件的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交通费用最高不超过 500 元补助,对由市上集中组织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稳定就业 3 个月以上给予每人一次性生活补助 2000 元,对实现转移就业且符合补贴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每人每次 500 元。

 3、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对贫困劳动力优先落实创业补贴、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相关政策,扶持和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对于贫困劳动力创办的经济实体取得法定证件、依法经营 6 个月以上的, 给予创业贫困劳动力 3000 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于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免费创业培训,优先享受不超过10 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创业担保信用村要优先推荐贫困劳动力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并免除反担保手续。二是加强创业引导。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的作用,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贫困劳动力的创业需求、市场需求、县域旅游产业、特色农业产业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充实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做好创业跟踪指导服务,使创业培训与技能培训、创业项目、重点产业相结合,提高贫因劳动力创业成动率。三是积极鼓励电商、门店及经销商深度参与消费扶贫,打通供应链条,支持引导和扶持一批消费扶贫示范企业(合作社)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地和消费地以规模企业(合作社)为平台,以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为载体,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问题,注重产业后整理,充分利用“扶贫产品展销馆”平台,全力打造“原味甘泉”品牌,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4、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一是加强农村集

 体经济组织建设,盘活资源资产。在摸清集体经济家底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折股量化、确权确股”,激活“沉睡”的集体土地、房屋产权、水域等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项目资金。依托每村注入的 30 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好用活各级产业扶持资金,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和助贫益贫能力,让更多农户分享政策红利。三是集约农村资源与要素,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为 260 户在册贫困户建立长效产业,让贫困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探索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安排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四是做强产业后整理,提升农业附加值。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产业,重点扶持和发展果业、蔬菜、畜禽业、小杂粮等农副产品加工,加强水、干果采摘后清洗、分拣、脱水、保鲜、深加工等商品化包装,发展果汁、脱水蔬菜等果蔬加工项目。打造集豆制品、蔬菜、蛋肉、水果等加工外销等为一体的甘泉特色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三、紧扣减支出,确保各项保障性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5、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

 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 4020 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因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因入口),经个人申请,按程序审核审批后,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6、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做好贫困人口、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工作,确保参保率达到 100%,实现“一站式”结算全覆盖。不断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障、医疗救助和兜底“五重”保障体系,确保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 80%。对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开展“1+1+1”签约服务重点加强慢性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与服务,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对村卫生室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全面推广“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提高服务能力。对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

 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7、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控辍保学“十项”工作制度和“七长”责任。继续开展 1 名教师至少联系 1 名贫困学生,帮生活、帮学习的“一联两帮”活动,通过结对帮扶,使每名贫困学生都能够实现“物质上有帮助、心理上有疏导、学习上有进步”的“三有”成长目标。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确保高校结对帮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紧扣增后劲,推动扶志扶智工作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8、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开展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9、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 “学思堂”阵地,用心讲好“四堂课”,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转变思想观念,提

 高致富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10、实行正向激励。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三失”人员,由乡村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1、强化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之星、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甘泉好人、最美甘泉人、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自我发展的动力。有效提升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实现高质量脱贫。

 12、突出重点帮扶。针对一些贫困户脱贫信心不足、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通过开展扶智与扶志并举、输血与造血并举,避免“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恶性循环,“补钙壮骨”开对“药方”拔掉“穷根”,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五、紧扣稳支撑,加大基础设施管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 13、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一是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

 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二是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 352 户搬迁群众做到 9 月底前全部入住、旧宅基地全腾退。三是建立稳定增收渠道。坚持政府提供和群众自主选择相结合,根据搬迁户的实际情况,个人特长,多层次多途径落实后续帮扶措施,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能致富”。四是扎实做好后续服务保障。全面推进安置社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户口、入学、就医等社会政策衔接工作。

 14、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一是安全饮水。成立甘泉县农村供水管理服务总站,做好水源地的开发保护,加强日常监管和水质监测工作,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彻底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冬季冻结问题,实现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二是电网改造。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保障。三是道路建设。以“产业路”“旅游路”为重点,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为贫困群众日常出行、农特产品销售提供保障。四是网络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贫困村网络全覆盖、扶贫大数据平台有效运转、网络扶贫、电商扶贫等行业应用丰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四通八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5、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

 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

推荐访问:如何提高脱贫质量 防止和减少返贫? 脱贫 减少 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sh-renlong.com/zhuantifanwen/tuopingongjian/1421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