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盛茂公文网!

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0-21 13:45:12

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篇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一、总则编制目的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篇,供大家参考。

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5篇

篇一: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发性传染病应急预案

 一、 总则 编制目的 为及时发现、 有效控制突发性传染病, 规范突发性传染病发生后的报告、 诊治、调查和控制等应急处置技术, 指导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等法律法规和预案, 制定本方案。

 突发性传染病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 根据其暴发、 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需要列入乙类、 丙类传染病的,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我院发生的,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指突发性传染病是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 波及范围广泛, 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 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包括以下情况:

 (1)

 发生霍乱疫情及暴发疫情;

 (2)

 乙类、 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3)

 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4)

 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5)

 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快速反应, 高效运转。

 预防为主, 群防群控。

 二、 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

 成立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主管医疗副院长 副组长:

 院感科主任、 医务科主任 组

 员:

 院办公室主任、 护理部主任、 门诊部主任、 药剂科主任、 检验科主任、总务科长、 各临床科室主任 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 负责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统一领导、 统一指挥, 作出处置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的重大决策。

 指挥机构成员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

 (二)

 成立突发性传染病诊治专家小组 组

 长:

 院感科主任 副组长:

 医务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组

 员:

 大内科主任、 急诊科主任、 预防保健科科长、 检验科主任 负责甄别临床诊断、 医学观察病例, 对医学观察病例及其他发热病例进行初步鉴诊及处理, 与本地区专家组保持密切联系, 必要时请求会诊, 负责指导培训工作。

 (三)

 成立突发性传染病预防保健与疫情报告小组 组

 长:

 院感科主任 副组长:

 护理部主任、 院办公室主任 组

 员:

 护理部人员、 院办公室人员 负责指导突发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 指导消毒隔离、 个人防护及健康保障、 环境清洁工作, 在市、 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 负责预防、 控制医院感染, 开展防治宣教, 为职工提供健康保障。

 负责疫情上报工作。

 (四)

 物资安全保障组

  组长:

 总务科长 组员:

 保卫科长、 谢药剂科主任、 设备科科长、 护理部主任 负责物资供应、 后勤保障。

 按预案级别, 制定防护、 治疗物资、 药品计划, 并保证全部物资符合标准、 运转正常、 证件齐全, 规范医疗垃圾处理, 保障医疗秩序良好, 医疗环境安全。

 三、 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监测、 预警与报告 (一)

 医院院感办按照传染病监测、 报告要求, 进行监测、 报告, 保证监测、 报告质量。

 (二)

 当出现传染病疫情时, 由医院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政府发布的传染病疫情预警级别, 启动本院疫情监测、 报告工作。

 (三)

 发现可疑传染病疫情时, 任何工作人员有责任向医院及时报告。

 医院及时组织专家小组调查、 讨论。

 (四)

 院感科为医院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

 (五)

 院感科按照《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 在规定的时限内以电话或网络直报的形式报告。

 医务人员接诊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突发性传染病患者时要及时报告院感科。

 院感科核实后向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院感科应在 2 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报告的范围和标准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 执行; 报告的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单位、 时间、 地点、 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 死亡人数、 年龄、 性别和职业、 发病的可能原因、 采取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 报告人的联系电话等。

 四、 突发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和终止 (一)

 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 边处理、 边核实的方式, 有效控制疫情发展。

 未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的地方, 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

 同时, 服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 支援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应急响应级别或响应终止启动或终止本预案。

 (二)

 应急启动程序:

  l、 根据全市预警要求, 直接由领导小组启动。

 2、 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各司其职, 分别启动消毒措施以及各级防护措施、 后勤保障、 职工保健预案, 疫情报告工作按照上级要求进行、 每周一次由秘书通报全院预案执行情况。

 3、 根据上级部门通知终止预案。

 (三)

 预案分级处理 1、 一级情况:

 本市有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的危险, 卫生行政部门发出预警, 预案启动;

 (1)

 在门急诊设立体温测量地, 对就诊病人及陪同人员测量体温, 体温超过37.2℃并伴有呼吸道症状者隔离处置。

 (2)

 一级防护:

 门急诊全体人员戴口罩, 负责感染性疾病人员按一级防护标准着装, 进入医学隔离区按二级防护标准着装。

 (3)

 后勤保障组启动一级预案。

 (4)

 启动消毒措施。

 (5)

 预防保健科加强对职工的防护宣教。

 2、 二级情况:

 发现 1 例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 预案启动;

 (1)

 医院各入口均设体温测量站, 对全部来院人员测量体温, 发现体温超过37.2℃全部进入发热门诊。

 (2)

 二级防护:

 全院医护人员戴帽、 戴口罩, 放射科人员按一级防护标准着装,并在上岗前作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3)

 感染性疾病科按卫生部规范启动独立运作程序。

 (4)

 后勤保障组启动二级预案。

 (5)

 启动二级保健预案。

  3、 三级情况:

 本市已发生传染病流行疫情, 预案启动;

 (1)

 医院各入口均设体温测量站, 对全部来院人员测量体温, 体温超过 37.2℃全部进入发热门诊。

 (2)

 除一、 二级防护着装外, 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3)

 负责感染性疾病的全体人员及接触传染病病例者集中进入医学隔离。

 (4)

 启动三级保健、 后勤保障预案。

  (四)

 应急终止程序: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

 突发性传染病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 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

 特别重大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 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特别重大以下突发性传染病事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 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根据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对突发性传染病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五、 善后处理 5.1 后期评估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扑灭后, 应急指挥机构应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 提出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5.2 奖励 院领导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参加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进行表彰。

 5.3 责任 对在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预防、 报告、 调查、 控制和处理过程中, 有玩忽职守、失职、 渎职等违纪违法行为的,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4 抚恤和补助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 致残、 死亡的人员,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5.5 恢复生产 突发性传染病疫情扑灭后, 对疫点和疫区进行持续监测, 符合要求的, 方可重新恢复生产。

 5.6 社会救助 发生重大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后, 服从上级行政部门指挥, 做好向疫区提供的各项

  救援工作。

 六、 应急保障 6.1 技术保障 成立突发性传染病诊治专家小组, 成员由传染病学、 临床医学、 流行病学、 卫生管理、 医学检验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6.2 后勤保障 6.2.1 物资储备 建立处置突发性传染病的医药器械应急物资储备。

 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 传染源隔离、 卫生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和交通及通信工具等设施。

 6.2.2 经费保障 合理安排处置突发性传染病事件所需资金, 保证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

 6.3 培训 感染控制科要定期组织医院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突发性传染病应急处置的系统培训, 确保医务人员扑灭疫情的应急能力。

 6.4 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按照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 积极参与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 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性传染病疫情。

篇二: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属生产、生活营地区域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风险的来源、特性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3.2 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4 事件分级

 4.1 重大疫情 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4.2 较大疫情 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 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 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 5 例、伤寒、副伤寒 10 例、急性病毒性肝炎 20 例、痢疾 30 例、其他乙类传染病 30 例及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

 4.3 一般事件 发生霍乱散发病例、带菌者;生新出现的传染病确诊病人;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小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 5 例及以上、痢疾或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 10 例及以上。

 5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1 应急指挥机构 5.1.1 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执行董事/党总支书记

 总经理/党总支副书记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纪检专员 成 员:安监部、综合管理部、后勤保障部、财务资产部、工会办、党建工作部、电网运行部、两厂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5.1.2 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管理办公室设在后勤保障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执行与日常管理工作。

 5.2 职责 5.2.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提出修订“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负责每年组织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演练,监督检查各部门应急演练。对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发生的事件进行决策,调动各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

 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小组成员职责:

 1)协助组长副组长做好抢险救援任务。

 2)对有危险性的抢险救援,疏导群众,留出救援通道。

 3)做好抢险救援记录,并对他人提供救援信息。

 5.2.2 日常管理办公室职责 1)当传染病疫情流行或可能流行启动应急预案时,根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示,安排人员协调与当地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将当地政府的指(命)令、卫生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的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和要求,迅速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2)安排人员对全体人员进行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诊断、隔离、治疗以及个人防护等专业的培训,做到对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发现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及时联系医务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在上级防疫部门专家的指导下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进行抢救、

 隔离治疗和转运,2 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制做表格分发到各部门,对各部门人员的体温进行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5)配合上级防疫部门调查、登记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史;对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规定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情况采取集中隔离或者分散隔离的方法进行医学观察。

 6)对来自疫区的人员(本企业出差,学习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子女)中有可能接触传染病源的人员进行监测,必要时对接触病人或可疑病人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每天进行 1-2 次常规检查,直到有效隔离期满后解除隔离,并对其它有可能造成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途经、经过路线、接触人员的范围,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7)安排人员选择消杀效果好的药品,对发生确诊或可疑病人的疫区、空间、交通工具、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有效消毒;对不宜使用化学消杀药品消毒的物品,采取其它有效的消杀方法;对价值不大的污染物,采用在指定地点彻底焚烧,深度掩埋(2 米以下),防止二次传播。

 8)安排人员准备一定数量防护眼镜、隔离衣、防毒面具、防护手套、口罩等。

 5.2.3 物资供应公司职责:保障疫情发生时公司正常生产的必要物资供应。平时应储备一定数量物资,以备急需。

 5.2.4 政治工作部职责 1)在发生传染性疫情或可能发生传染病疫情流行时,按国家或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的统一口径,在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及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公布本次发生疾病的传播方式,传播规律,有效的预防方法,如何正确对待,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当地政府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正在实施的办法,以消除职工、群众的恐惧心理,稳定职工情绪,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2)利用广播、电视等进行滚动宣传,使隔离人员尽快到指定区域隔离,使病人尽早接受救治。

 5.2.5 综合管理部的应急职责 1)流行性传染病事故应急中配合应急委办公室向黔西县政府有关部门及乌江公司安全监察部报告应急工作情况。

 2)负责接受有关部门对传染病事故情况的询问。

 3)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政府部门的关系。

 4)负责组织有关传染病防护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

 5.2.6 后勤保障部职责:

 1)需要时,设置安排观察区域,对隔离人员进行观察。安排好被隔离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配给,使其能安心配合隔离。

 2)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禁止非本单位人员乘坐本公司车辆,随时对所属车辆进行消毒。根据需要派出专用车辆参加救援工作。

 3)负责配合医院对有关隔离场所进行必要的改造,使其达到有关隔离要求。

 4)当发生较大区域被市卫生行政部门设为隔离区时,负责安排好被隔离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配给,使其能安心配合隔离。

 5)做好厂区、生活区各出入口及隔离观察区的警戒工作。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对非本厂人员 经体检后,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同意或领导授权的人同意后,方可允许进入厂区或生活区。

 6)在隔离区处设置明显警戒标志。

 5.2.7 安全监察部的应急职责 1)负责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时协调监督各应急部门的人员到位情况。

 2)负责监督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时所有参与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本预案。

 3)负责督促、监督群传染病疫情事件预案的编制。

 4)负责督促、监督传染病疫情事件预案的演习。

 5)负责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中向四川公司报告应急工作情况。

 6)负责群体性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信息的编辑。

 7)

 负责督促厂有关部门做好传染病疫情事件所需应急物资的准备。

 5.2.8 财务部职责:

 管理应急救援事件专项资金,满足日常预防和疫情发生时的需要,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牵头做好疫情之后的资金核算和相关理赔工

 作。

 5.2.9 5.2.10 工会办职责:

 配合有关部门在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时做好对病员及家属的思想和安抚工作。

 5.2.12 其它部门职责 1)要尽快保障现场通风设施的良好运行,对发现有疫情的车间、部门,必须由专人负责配合医院对接触人群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按规定及时汇总到医院办公室,同时配合医院对防疫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对怀疑或确诊病人进行及时隔离。

 2)发生疫情时,应在各运行值班室设置隔离带,检修人员及非生产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办理工作票和其他事宜的人员应在隔离带外办理。

 3)对本部门人员的体温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院。

 4)各部门要尽量减少各种会议、集会活动、出差,特别是到已知疫区的公务活动要坚决取消或推迟。取消一切娱乐性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尽量避免人群拥挤、空气不畅。

 6 预防与预警

 6.1 风险监测 6.1.1 风险监测的责任部门:传染病疫情事件由后勤保障部安排专人负责与当地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及时获取疫情信息。

 6.1.2 风险监测的方法和信息收集渠道:后勤保障部负责搜集、整理、及时监控疫情发展情况,收集汇总各部门人员身体异常情况日报表,对所有可能存在疫情的区域,给予指导或彻底消毒,并对易感染人群,特别是发热病人给予及时监控及甄别。

 6.1.3 风险监测所获得信息的报告程序:当发现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人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报告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日常管理办公室负责按照规定要求上报上级各相关单位。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6.2.1 预警分级 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三级预警:Ⅰ级(重大疫情)、Ⅱ级(较大疫情)、Ⅲ级(一般事件),具体情况如下:Ⅰ级:发生或可能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Ⅱ级:发生或可能发生腺鼠疫病例;发生霍乱小规模暴发疫情(5 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 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 5 例、伤寒、副伤寒 10 例、急性病毒性肝炎 20 例、痢疾 30 例、其他乙类传染病 30 例及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Ⅲ级:发生或可能发生霍乱散发病例、带菌者;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确诊病人;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小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

 在该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 5 例及以上、痢疾或其他乙类、丙类传染病 10 例及以上。

 6.2.2 预警发布程序 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后, 疑似病例所在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汇报,各部门每天定时向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汇报本单位疫情情况(是否有发热病人或情接触情况),如出现疑似病人由医院进行甄别和处置。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根据疑似病例、是否有发热病人或疫情接触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发布预警通报,通知各部门作好应急准备。

 6.2.3 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 发生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后,职工医院应成立专门的发热门诊,实施24 小时值班制度,对疑似病人及时进行甄别,并予以有效隔离,同时向上级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报告,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统一专人专车转运至定点治疗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

 6.3 预警结束 疑似病人经医学观察排除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人经治疗处理后确认康复,厂区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新的病例出现。应急指挥部日常管理办公室根据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后发布预警结束通报。

 7 信息报告

 公司 24 小时应急值班电话:*****。

 当发现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报告应急救援日常

 管理办公室。

 后勤保障部发现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立即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逐级上报上级公司,报告 时间最迟不得超过 1 小时,同时按规定通报所在地区卫生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

 8 应急响应

 8.1 响应分级 8.1.1 Ⅲ级响应(一般事件):当发现一般事件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通知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或医院。

 8.1.2 Ⅰ级响应(特大疫情)、Ⅱ级响应(重大疫情):医院发现重大疫情或特大疫情传染病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公司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报告,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立即命令启动“传染病疫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应急救援日常管理机构人员应分别通知应急指挥部人员及应急救援机构的各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理。

 8.2 响应程序 8.2.1 一般事件:当发现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时,发现人或病员所在部门应立即将发生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症状、人员数量等),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日常管理办公室。职工医院应成立专门的发热门诊,实施 24 小时值班制度,对疑似病人及时进行甄别,并予以有效隔离,同时向上级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报告,根据当地政府有关

 规定,统一专人专车转运至定点治疗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医学观察及治疗处理。应...

篇三: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 1 、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 我防护意识。

 2 2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3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三、传染病预防

 1 1 、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 2 、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 我防范的能力。

 3 3 、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 4 、教育学生尽可能在校内用餐,不要食用“三无”食品,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用水卫生条件。

 5 5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 ( 包括病原携带者 ), 活 动性肺结核, , 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人员必须 100% 的调离。

 6 6 、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 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7 7 、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8 8 、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9 9 、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四、传染病疫情报告

 加强监测报告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体学生认真关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向家长及班主任报告。家长在家发现子女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请通知班主任。学校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查检制度。做到每天两次一个不漏。并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如在校发现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须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到正规医院治疗。加强监测、及时治疗,严防合并症、并发症等引起的意外事故发生。确保在同一学校短期内学生因病缺席异常增多或累计发现出现多例流感病例时,学校应及时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晋江市疾控机构报告。

 五、传 染病控制措施

 1 1 、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 2 、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观察,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 3 、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 4 、对传染病人的活动环境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5 5 、做好学生缺勤,排查登记。各班班主任每天做好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的统计,并及时报告校专(兼)职卫生保健人 员或学校传染

 病疫情报告人。

 6 6 、做好已发病学生的电话回访工作,掌握已发病学生的病情,协同医院做好防止并发症相关工作。对治愈可复学的学生明确复学要求:康复后凭卫生院证明,方可返校复学。

 7 7 、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消除疾病传染源。注重教室卫生,及时通风换气对教室等公共场所严格按规范要求消毒,对发病较严重的班级用漂白粉液喷洒和过氧乙酸熏蒸双重消毒。

 8 8 、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9 9 、本校区内教职员工和学生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立即上报校长,按有关规定上报市疾病 控制中心、有关医院进行紧急处置。

 六,宣传教育

 1 1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 2 、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 3 、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 出售的各类食品。

 4 4 、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5 5 、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各部门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 2 2 小时之内向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晋江市教育局报告。

 6 6 、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 、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 ( 一) ) 传染病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1 1 、一般突发事件

 。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教育系统内 各单位实行 4 24 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②学校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疫情发生地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 2 、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 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 作的情况。

 3 3 、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学术活动和会议的时间;学校 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暂停成人教育和业余培训等教学活动。

 ④对教室、食堂、图书馆、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 4 、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

 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 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中小学须报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网上授课、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 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 学校

 * * 年* * 月* * 日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学校和托 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结合本

 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 1 、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 2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 3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校园内蔓延。

 二、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 校长

 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 :

 ***

  具体分管防控工作

 组

 员:

 ***

 具体负责防控工作,信息报送和电话回访

 * *** (校专职卫生保健人员)

 具体指导晨检

 对疑似病例进行复检

 各班班主任

 具体负责宣传和晨检

 三、传染病预防

 1 1 、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 2 、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 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 3 、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 4 、教育学生尽可能在校内用餐,不要食用“三无”食品,防止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将饮用水卫生管理作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提供的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用水卫生条件。

 5 5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痢疾、伤寒、 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 ( 包括病原携带者 ), 活动性肺结核, , 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人员必须 100% 的调离。

 6 6 、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 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7 7 、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8 8 、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9 9 、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 环境和水源。

 四、传染病疫情报告

 加强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体学

 生认真关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向家长及班主任报告。家长在家发现子女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请通知班主任。学校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查检制度。做到每天两次...

篇四: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制定本预案。

 一、

 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 依法防治、 群防群控、 果断处置” 的知道你思想,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 属地化管理, 严格控制传染病, 切断传播途径, 减少发病人数, 防治疫情扩散, 积极救治病人” 的原则, 实行分级相应, 快速处理的工作机制。

 二、

 疫情报告

  1、 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 幼儿园的医疗卫生人员, 分管校长(园长)

 和校长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 校内、园内的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

 学校、 幼儿园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传染病疫情时, 责任报告人立即报告所在地医院、 疾控中心和教育局。

 2、 学生发生散发的乙类(除 SARS、 脊髓灰质炎、 麻疹、 肺炭疽、 艾滋病、 流脑、 乙脑)

 、 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 向责任医院报告, 责任医院核实诊断后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 学校短期内发生 1 例麻疹、 流脑、 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 2 例以上的乙类(除 SARS、脊髓灰质炎、 麻疹、 肺炭疽、 艾滋病、 流脑、 乙脑)

 、 丙类传染病病例、 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 立即报告责任医院、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 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 并将调查情况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4、 学校发现 1 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 SARS、 脊髓灰质炎、 肺炭疽、 白喉病例、 疑似病例以及发生爆发性疫情时, 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有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三、 “疫情分级响应” 部分

  1、 一级响应:

 一个班级中发生散发的乙类(除 SARS、 脊髓灰质炎、 麻疹、 肺炭疽、 艾滋病、 流脑、 乙脑)

 、 丙类传染病病例及疑似病例时, 由学校、 幼儿园采取隔离传染源、消毒杀虫、 预防服药、 健康教育等相应措施, 责任医院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并协助落实防治措施。

 2、 二级响应:

 学校、 幼儿园短期内发生 1 例麻疹、 流脑、 乙脑或一个班内发生 2 例以上的乙类(除 SARS、 脊髓灰质炎、 麻疹、 肺炭疽、 艾滋病、 流脑、 乙脑)

 、 丙类传染病病例、 疑似病例以及多例相同症状的病例时, 学校、 幼儿园应立即报告责任医院、 区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 责任医院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处理, 指导学校、 幼儿园开展扑疫工作; 学校、 幼儿园组织实施各项控制措施;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传染病防治法” 及“实施办法” 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上报。

 3、 三级响应:

 学校、 幼儿园发现 1 例甲类传染病或乙类中的 SARS、 脊髓灰质炎、 肺炭疽、 白喉或发生多例乙类传染病以及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 学校、 幼儿园应立即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核实诊断, 提出疫情控制建议, 并立即上报区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卫生执法所负责检查、督促学校、 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疫情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责任医院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 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进行检诊, 协助学校、 幼儿园开展应急接种、 预防服药等工作, 并将工作情况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教育局和卫生局要立即到达现场, 了 解疫情概况, 研究安排扑疫工作。

 四、 “部门职责” 部分

  1、 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安排、 检查、落实学校、 幼儿园的卫生防病工作。

 2、 学校、 幼儿园应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卫生防病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晨检制度、 因病缺课追踪调查登记制度、 疫情报告制度、 自查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等传染病相关制度,制定学校、 幼儿园卫生防病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疫情, 立即启动预案, 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

 (1)

 、 及时隔离治疗病人, 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现场, 防治污染扩大。

 (2)

 、 学校、 幼儿园的保健医生或保健教师询问病史, 做好记录(包括症状、 体征、发病时间、 治疗经过、 家庭详细地址、 联系电话、 目前去向等)

 , 必要时可要求提供病历、 病情证明等。

 (3)

 、 学校、 幼儿园相关职能部门应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 组织实施扑疫工作, 稳定学生、 家长情绪, 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4)

 、 学校、 幼儿园应在区卫生执法监督所的监督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实施隔离、 消毒、 预防接种等控制措施, 有关责任医院协助做好相关技术工作。

 3、 疫情期间, 学校、 幼儿园实行“日报告” 和“零报告” 制度, 加强晨检, 落实疾控中心提出的各项防病措施, 严格控制进出学校的人员。

 4、 学校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5、 学校、 幼儿园应按照市、 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落实其他预防控制措施。

 五、 保障工作

 1、 组织机构:

 各级卫生、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幼儿园都应成立卫生防病的应急领导机构, 落实人员, 明确工作职责。

 2、 经费和物质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应责成学校、 幼儿园落实卫生防病的专项经费并配置扑疫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3、 学校、 幼儿园疫情监测网络:

 学校、 幼儿园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 应将学校校医、 班主任、 辅导员及学生寝室的室长等纳入监测网络。

 4、 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常年卫生防病知识和应急技术的培训, 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 区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技术指导。

 5、 卫生防护:

 参与疫情现场调查处置的负责人员, 均应配备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 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 避免传染病的扩散。

 6、 总结:

 疫情控制后, 学校、 幼儿园应及时写出书面总结, 发现薄弱环节, 提出整改办法, 总结报所在地疾控中心、 卫生执法监督所和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行政部门、 卫生执法监督所要督促学校、 幼儿园整改到位。

 附件三:

 成华区学校、 幼儿园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工作方案

  为了 有效预防学校、 幼儿园师生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 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以及教育部、 卫生部、 省、 市教育卫生厅局关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有关规定, 结合本区的实际, 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目的

  (一)

 、 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高度, 充

  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学校、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的指导方针, 构建学校、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体系。

 (二)

 、 加强学校、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增强责

  任心和使命感, 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建立起学校、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 将学校、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 科学化和规划化的管理轨道。

 切实保障广大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保证学校、 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

 工作目标

  (一)

 、 加强健康教育, 普及卫生知识, 养成良好的卫

 生意识和卫生习惯, 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

 、 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任务明确、 责任到人, 建立责任追究制。

 各学校、幼儿园均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

 、 加强监督检查, 做到:

 早发现问题、 早采取措施、 及时消除隐患, 防患于未然, 杜绝重大恶性时间的发生。

 三、 组织管理

  (一)

 、 成华区教育局成立学校、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规划、 指导、 培训和协调全区教育系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主要工作职责:

 1、 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在市、 区卫生教育部门的

  指导下, 负责对全区学校、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指导、 协调、 检查和督促。

 建立学校、 幼儿园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制定学校、 幼儿园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按照目标任务制定学校、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 对全区学校、 幼儿园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督导考评。

 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和工作情况, 分析研究提出工作意见, 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 根据具体情况对全区学校、 幼儿园教学安排及其它相关工作做出及时调整。

 2、 日常管理工作由区教育局德育教育科负责, 监督管

  理和审查工作由安检科负责。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由区教育局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挥。

 (二)

 、 各学校、 幼儿园应结合本校(园)

 的实际, 成立由学校、 幼儿园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 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 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 保障本校(园)食品卫生的安全。

 主要工作职责:

 1、 根据本校(园)

 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园)

 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检查和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 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恶性事件发生。

 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 努力改善学校、 幼儿园食品卫生的设施条件, 保证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

 喝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加强检测与信息反馈, 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 防止事态扩大。

 2、 各学校、 幼儿园要建立起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规章

 制度, 职责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 各学校、 幼儿园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并组织协调, 保证学校、 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

 3、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切实抓好学校、 幼儿园的

  基础卫生和常规卫生, 消除卫生死角, 保持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

 对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 要注意做好消毒和通风。

 4、 要认真执行报告制度, 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 要立

  即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

 四、 经常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

 宣传教育

  各校、 幼儿园要认真开展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

 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公共卫生意识和习惯。

 (二)

 预防措施

  1、 严格校园管理, 坚持凭证出入和来访登记等制度, 加强对食堂、 小卖部、 自备水源的管理, 无关人员不能进入食堂、 小卖部等场所, 要有专人管理学校自备水源。

 2、 切实做好校园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 学校、 幼儿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水龙头和放置肥皂(或洗手液、 消毒液)

 , 教育学生勤洗手、 勤洗澡、 勤换衣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 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体检(学校、 幼儿园开设食堂、 小卖部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卫生许可证,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佩戴有效健康证上岗)

 。

 4、 校医务室(或指定人员)

 要随时了解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情况, 当好监督员和校长的参谋。

 (三)

 物资保障与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督导

  1、 各校(园)

 要按照《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指导意见》 对本校(园)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定期与不定期督促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 要为经常性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资、 人员、 经费保证。

 各校、 幼儿园要对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 , 改善设施条件、 加强日常管理, 保证为学生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和饮用水。

 附件四:

 成华区学校、 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

  检查指导意见

  一、 卫生许可证:

 一点一证即食堂、 小卖部、 冷饮部、 糕点房等经学校批准的食品经营单位都必须分别办理卫生许可证(学校如有几个食堂或承包人不同, 须分别办证)

 , 不能超范围经营; 学校自备水源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要有完善的水源卫生防护设施, 要有专人管理, 必须提供当年的卫生检验报告。

 二、

 健康证:

 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并培训合格

  后才能上网, 在岗位上须将健康证或复印件戴在胸前(以便检查)

 ; 每年必须复审; 食堂管理人员每天到食堂进行例行检查, 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如患病(皮肤化脓、 腹泻等传染病)

 , 必须离岗休息, 直至痊愈才能上岗; 炊事员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穿工作服, 帽子要将头发盖住。

 要勤洗澡, 勤换衣, 勤剪指甲, 工作时不能戴戒指等首饰物品,专间人员必须戴口罩,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 必须洗手消毒。

 三、

 食品库房:

 主食和副食应分开存放; 只有一个库房

  时, 要分别设置主、 副食区域。

 原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杀虫剂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资及杂物; 食品要离地离墙存放在架子上; 要有明显的标签(以免错拿)

 ; 有无“三无” 食品和过期、 变质食品, 一旦发现, 立即销毁; 不能用化肥袋和饲料袋等非专用食品袋装食品; 要配置与库房体积相适应的通风设施; 库房内不准住人; 不准养猫等动物。

 四、

 索证制度:

 要到信誉度良好的合法商店、 单位定点

  采购食品及原料, 并让供应方提供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该项食品的卫生检验单(该项食品的有害成份检测报告单)

 、 质检报告单复印件; 要有食品入库的验收制度。

 五、

 食品试尝、 留样:

 供餐前 30 分钟, 安排人员试尝

  当餐所供应的所有食品, 如...

篇五: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1目

 录

 1 总则 .................................................... 3 1.1 编制目的 .............................................. 3 1.2 编制依据 .............................................. 3 1.3 适用范围 .............................................. 3 1.4 应急预案体系 .......................................... 3 1.5 工作原则 .............................................. 3 2 危险性分析 .............................................. 4 2.1 公司概况 .............................................. 4 2.2 突发传染病危险源辨识 ................................... 4 2.3 突发传染病事件分级 ..................................... 4 3 组织机构与职责 .......................................... 6 3.1

 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工作机构 .............................. 6 3.2 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工作机构 ................. 6 3.3 各职能部门应急职责 ..................................... 7 3.4 专家组 ................................................ 8 4 预防与预警 .............................................. 8 4.1 风险监控 .............................................. 8 4.2 预警分级 .............................................. 8 4.3 预警程序 .............................................. 8 4.4 预警行动 .............................................. 9 4.5 预警解除 .............................................. 9 5 应急响应 ................................................ 9 5.1 信息报告与处置 ........................................ 9 5.2

 分级响应机制 ......................................... 10 5.3 先期处理 ............................................. 10 5.4 响应启动 ............................................. 10 5.5 响应行动 ............................................. 11 5.6 应急结束 ............................................. 12 6 信息发布 ............................................... 12

 27 后期处置 ............................................... 12 7.1 善后处理及生产恢复 .................................... 12 7.2 保险理赔 ............................................. 12 7.3 事件调查 ............................................. 13 7.4 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 13 8 保障措施 ............................................... 13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 13 8.2 应急队伍保障 ......................................... 13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3 8.4 经费保障 ............................................. 13 9 宣传、培训和演练 ....................................... 14 9.1 公共信息交流 ......................................... 14 9.2 培训 ................................................. 14 9.3 演练 ................................................. 14 10 奖励与责任追究 ........................................ 14 10.1 奖励 ................................................ 14 10.2 责任追究 ............................................ 14 11 附则 .................................................. 15 11.1 预案管理与更新 ...................................... 15 11.2 预案解释 ............................................ 15 11.3 预案备案 ............................................ 15 11.4 预案实施时间 ........................................ 15 12 附件 .................................................. 15

 3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公司突发传染病事件防控能力,有效预防、正确应对、及时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制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 号 2007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7号 2004 年) (3)《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 31 号)

 (4)《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国内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各单位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传染病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员工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包括发生在单位内部的突发传染病事件,以及单位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传染病事件。

 1.4 应急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公司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之一,是总体应急预案的支持性文件。遵循“应对措施基本一致,同一类型事件合并设置”的精神,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危害程度、事件分级、应急机构及职责、预防预警、应急响应、信息报告、后期处置、应急保障、培训和演练等事项制定出的规定。

 1.5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及时控制。宣传普及突发传染病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员工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4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在上级部门统一领导下,成立突发传染病事件防治领导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负责突发传染病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突发传染病事件的防治工作。

 (3)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构要形成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 危险性分析 2.1 公司概况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是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旗下机电安装领军企业,是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创新型企业、四川省级技术中心,总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公司以机电工程、油气服务、装备制造与成套为主营业务,横跨能源工程、节能环保、市政交通、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是集制造、安装、监理、运行、维护、检修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2.2 突发传染病危险源辨识 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新发传染性疾病。

 2.3 突发传染病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I 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IV 级)四级。

 2.3.1

 特别重大突发传染病事件(I 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相关联的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 2 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5(2)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且相关联的疫情波及 2 个以上省份,并呈扩散趋势;发生由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病毒株引发的疫情,出现明确的人间持续传播,且呈扩散趋势。

 (3)我国既往未发现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呈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并造成人员感染,且出现人员死亡或呈扩散趋势。

 (6)其他危害特别严重的突发传染病事件。

 2.3.2

 重大突发传染病事件(Ⅱ级)

 (1)肺鼠疫、肺炭疽在 1 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 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 5 例以上,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 2 个以上的县(市、区)。

 (2)腺鼠疫在 1 个市(地)范围内发生,1 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 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 2 个以上市(地)。

 (3)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相关联的疫情波及 2 个以上市(地),并呈扩散趋势。发生由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病毒株引发的疫情,并出现聚集性病例。

 (4)霍乱在 1 个市(地)范围内流行,1 周内发病 30 例以上;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 2 个以上市(地),并呈扩散趋势。

 (5)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数量明显增加,疫情波及 2 个以上市(地),1 个月内发病水平超过前 5 年同期平均水平 3 倍以上,出现危重病例或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6)我国既往未发现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或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的国际关注突发传染病事件,我国出现输入性病例;或我国发现已消灭的天花和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或出现脊髓灰质炎疫苗株循环病例。

 (7)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突发传染病事件。

 2.3.3

 较大突发传染病事件(Ⅲ级)

 (1)肺鼠疫、肺炭疽病例在 1 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 ,1 周内发病 1 例以上、4 例以下。

 (2)腺鼠疫在 l 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 周内发病 10 例以上、19 例以下;或流行范围波及 2 个以上县(市、区)。

 6(3)霍乱在 1 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 周内发病 10 例以上、29 例以下;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 2 个以上县(市、区)。

 (4)出现聚集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

 (5)出现高致病性新流感(新亚型)病例。

 (6)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数量明显增加,疫情波及 2 个以上县(市、区),1 个月内发病水平达到前 5 年同期水平 2 倍以上。

 (7)其他较大突发传染病事件。

 2.3.4

 一般突发传染病事件(IV 级)

 (1)腺鼠疫在 1 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 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 1 例以上、9 例以下。

 (2)霍乱在 1 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1 周内发病 I 例以上、9例以下;或出现境内感染的死亡病例。

 (3)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高致病性新流感(新亚型)病例。

 (4)其他一般突发传染病事件。

 对于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疫情,可参照传播途径、发病水平类似的乙、丙类传染病分级标准进行定级。

 3 组织机构与职责

 3.1 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工作机构 公司应急管理委员会是应急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全面领导公司的应急管理工作。公司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设在安全质量环保处。

 3.2 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工作机构 根据应急管理委员会批准,针对突发传染病事件,成立公司突发传染病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

 3.2.1 突发传染病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 公司突发传染病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是公司处置突发传染病事件的领导机构,指挥长由公司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有关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名单及联系电话见附件)。

 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执行公司应急管理委员会的决策部署,开展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管理;组织协调公司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指导子(分)公司开展突发传染病事件应对;组织实施应急响应,开展应急处置、

 7抢险救援、恢复重建及信息披露和舆情引导工作。

 3.2.2 突发传染病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公司突发传染病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公司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公司办公室负责人担任,同时担任专项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落实公司突发传染病事件专项应急指挥部部署的各项任务;收集并及时向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汇总具体突发传染病事件相关信息;协调公司各职能部门开展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协助对外披露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和引导舆情;按照专项应急指挥部决策,实施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3 各职能部门应急职责 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划分,承担职责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应急职责如下:

 (1)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备案、培训和演练,负责专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负责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处置。

 (2)党群办公室:对外信息发布及舆论引导,相关媒体公共关系管理,舆情监测及协调处置,参与事件调查处理等相关工作。

 (3)国际工程处:配合境外事件调查处理及人员的转移、安置和善后处置等相关工作。

 (4)安全质量环保处:负责公司总部各部门、所属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等工作。

 (5)人力资源处:参与事件调查处理;指导事件单位做好善后处置及保险理赔等相关工作。

 (6)工程管理处:参与事件调查处理;配合国内事件调查处理及人员的转移、安置和善后处置工作;负责应急物资和装备储备保障等相关工作。

 (7)财务与产权处:参与事件调查处理;指导事件单位做好资产处置及财力保障等相关工作。

 (8)技术中心:参与事件调查处理;负责组织工程技术专家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工程技术支持,负责应急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并保持信息畅

 8通等相关工作...

推荐访问:传染病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传染病 突发 卫生

本文来源:https://www.sh-renlong.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3923.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