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盛茂公文网!

论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10-29 19:30:04

[摘 要]建构主义是从欧美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知识建构的理论,对当前的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钝课普遍存在一些轻视或排斥的心理。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则要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对教学內容作出明确的辨别,对有关的社会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与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題。建构主义理论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

[作者简介]禹芳琴,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哲学博士,广东广州51052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9-0186-03

建构主义是从欧美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知识建构的理论,对当前的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借鉴作用。

一、建构主义的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的,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知识的建构是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的。学习是主动的和建构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自己认知结构建构的决定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帮助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动态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间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学习者要在自己已有经验背景下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这种途径叫同化;同时已有认知结构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而引发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这种途径叫顺应。学习者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途径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发展变化。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情境的,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联系着的,是对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互动是知识构建的重要方式。

对于教师的角色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恰当地褒奖学生,启发、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教学帮助者的作用;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与能力,使其享受学习进步的乐趣,发挥教学发现者的作用;教师还是整个教育链中的重要一环,既要把最新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发挥教学中介者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目标和主要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四门课程均有不同的侧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侧重于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侧重于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以及科学发展观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侧重于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侧重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四门课程以“原理”为基础,以“概论”为重点,以“纲要”为主线,以“基础”为落脚点,构成了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集政治性与思想性、系统性与理论性、创新性与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特点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得到分析问题及创新的启迪,加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素养,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思路和视野为目标。

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许多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一些轻视或排斥的心理,给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挑战。当前荧屏节目的多元性、片段性、非系统性,使它无法设计并表达出一种清晰的、连贯的而且内在一致的世界观。这同样会影响广大观众对于理念秩序与价值逻辑的自觉建构。从媒介的技术策略看,荧屏文化是以追求不一样、追求多样性为主要取向的。它的新闻,以“客观”手段直观事件的真实场面。而这无以数计的场面本身,又是各种制度、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体系下的产物。当它们在荧屏上显示给广大观众的时候,也就或明显或隐晦、或正面或反面、或肯定或否定地把它们自己赖以产生的上述因素的信息带给了观众。观众在接受这些新闻的时候,也就直接间接地接受了新闻背后的多种理性观念、多种价值系统的影响。加上新闻是多视角,新闻采制者的理性、价值坐标也是多向度的,媒体虽有自己的取舍、整合,但无法实现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观众接受何种思想、何种观念、何种价值方针,自然与他们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认知结构有关,但媒体也可以改变或影响人们的认知结构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这样一来,那些被荧屏文化左右的观众,尤其是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将处于一种相当混乱、毫无定见的精神氛围之中。

三、建构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启示之一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引导”,应该深刻认识“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特点和目标,教学应该具有高水平的思维、知识的深度、与现实的联系、大量的互动交流以及为学生的进步提供社会支持等特点。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则要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形成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只记住一些概念和原理,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作出明确的辨别,能对有关的社会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与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如果学习者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了深刻地理解,那么他就能够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并能整合所建构的知识解决一些复杂问题,同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以解决大学生成才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

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

维活动来学习。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在问题解决这种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中,学习者要不断地围绕当前的问题解决活动获取有关的信息,同时又要不断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对当前问题作出分析和推论、综合和概括,同时新、旧经验的合理性又在问题解决中得到了检验,所以,在这种活动中,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充分展开,这为知识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途径。事实上,高校思政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关键取决于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采取师生课堂互动教学方法,既能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又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此举利于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利于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思想上的情感共鸣,利于减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逆反心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

建构主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启示之二是,通过设置带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通过设立一些真实的情境和学生展开互动,可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建构主义主张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情境中展开,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以及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问题可以是案例或者是大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矛盾,而问题的答案应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扩散性。在讨论阶段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多种形式回答提问或讨论问题。在总结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在问题讨论中提出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一些模糊认识进行解答、引导和纠正。教师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使学习者迅速地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而接纳。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及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并不断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与生长,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价值观与经验世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互动,而面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学习者要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习者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建构主义的教师会对所有的学习者都抱以希望,给予鼓励,让每个学习者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参与探索和交流。

在建构性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源空前扩展,学习活动会因此而超越教室的界限,为了分析、思考某些问题,学习者可能会利用多种建构工具想方设法地去获取更多信息,所有这些信息都可能有力地支持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大大地扩展了课程和教材的含义。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真正地、深刻地理解知识,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持续的概括、分析、推论、假设检验等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来建构起与此相关的知识。在此过程中,为了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教师要更多地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状况以及见解的合理性等进行监视和调节,并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师生以及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互动,同时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己的知识建构。在多形式的主动参与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其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中得到拓展,在学习中增加乐趣,提高能力,这无疑会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会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潇,文化的形上之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 社,2002

[2]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育研 究,1999,(5)

[3]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 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责任编辑:白 云]

推荐访问:互动 政治理论 视野 思想 式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sh-renlong.com/sixianghuibao/17864.html

推荐内容